構建一站式服務平臺 匯聚上下游產業鏈
全球首家具身智能機器人4S店“滿月”
消費者零距離與機器人互動、隨時下單;企業拓寬創新成果向市場應用的轉化通道……在全球首家具身智能機器人4S店內,4000平方米的空間里匯聚了全國50余家機器人企業的百余款機器人。這里,搭建起了機器人從技術概念走向生活場景、從實驗室研發走向消費市場的橋梁。
9月8日,這家具身智能機器人4S店正式亮相已滿一個月。記者獲悉,下一步,機器人4S店將進一步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賦能創新企業、拓展服務范圍,加速具身智能機器人服務千行百業。
零距離體驗:技術概念走向生活場景
步入位于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北京亦莊)的機器人4S店,一只巨大的機械“靈巧手”從天而降、緩緩張開,揭開了全球首家具身智能機器人4S店的奇幻序幕。
在智造臻選區,各類機器人上演“十八般武藝”:人形機器人可負載15千克重物,在生產線上協作配合;仿生魚則能潛至深水中進行水質檢測。在未來互動區,看一場機器人足球賽,與機器狗親密互動,體驗腦機接口控制技術……市民可以與機器人零距離接觸,體驗“機器服務人類”的未來世界。
與汽車4S店相似,機器人4S店集機器人的“銷售、零配件供應、售后服務、信息反饋”于一體,同時還融合了定制化開發、金融服務及機器人租賃等業務模式。
北京亦莊機器人科技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孫玲告訴記者,若是消費者個人購買機器人,店員會當場從庫房取貨或由快遞配送到家;若是企業購買,商務專員會簽署銷售合同,并安排廠商生產發貨。
“目前4S店的客流量持續提升,涵蓋企業、機構及家庭用戶,銷售與租賃業務呈現積極增長,市場關注度很高。”孫玲透露,運營一個月來,4S店C端消費額超過50萬元,B端業務正在穩步推進。
此外,店內還設置了智慧維保區,從機器人換件、診斷,到運維、維修,通過一站式服務,解決機器人產品售后維修的后顧之憂。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機器人和智能制造產業局副局長馬寧認為,機器人4S店的創新實踐,不僅將加速具身智能技術在工業巡檢、醫療康養、智慧物流等領域的規模化滲透,更有望催生“機器人即服務”(RaaS)的新型商業生態。
鏈上布局:上下樓就是上下游
遠不止銷售產品,這家機器人4S店還串起機器人產業鏈關鍵企業,匯聚成“上下樓就是上下游”的產業生態。
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具身天工事業部負責人劉益彰對此感受頗深:“當前,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正專注于研發通用機器人平臺‘天工’和通用具身智能平臺‘慧思開物’。加入機器人4S店,為我們在銷售、售后等階段提供了一定助力,比如4S店技術人員能幫我們承擔部分售后維修工作,打通了從研發成果到市場應用的轉化通道。”
作為一家專攻機器人模組的企業,高擎機電目前正布局機器人本體。“加入機器人4S店,對公司來說是產品展示和人才合作的良好契機,幫我們降低了零售場景成本。”高擎機電商務總監任海東說。
記者獲悉,正式亮相一個月來,機器人4S店已吸引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星海圖、優必選、銀河通用、加速進化等具身智能機器人頭部企業和機構入駐。
從“產業土壤”到“創新雨林”,目前機器人4S店正積極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孫玲介紹說,一方面,在上游深度賦能創新企業,通過技術合作、數據共享及引入關鍵零部件供應商,加速產品迭代并提升產業鏈韌性;另一方面,在下游拓展服務價值,重點發展場景租賃、技能培訓及“機器人即服務”(RaaS)定制化解決方案,聯合院校企業降低用戶使用前沿技術的門檻,構建更豐富的應用生態。
產業“聚”變:構建機器人發展高地
發布純電驅擬人奔跑的全尺寸人形機器人“天工”和通用具身智能平臺“慧思開物”;舉辦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比賽;布局全國首個人形機器人檢測與評定中心,對外開放行業首個全品類機器人場景展示中心……近年來,北京亦莊以“新”謀“進”,構建起“成果轉化+中試熟化+孵化加速+檢驗測試+應用示范”全鏈條創新孵化模式。
目前,北京亦莊已擁有機器人生態企業300余家,產值規模超百億元,基本形成了覆蓋核心零部件、整機到應用場景的機器人全產業鏈體系。
“機器人4S店的設立,有望加快亦莊推動產業生態構建,提升產業的集聚效應和創新活力。”馬寧表示,依托北京市“三城一區”政策紅利、高端制造場景優勢及完整產業鏈配套,亦莊將進一步構建“技術研發-場景驗證-規模量產”的協同創新體系,并探索“總部研發+區域服務”的標準化復制模式,形成可推廣的產業服務標準。
面向未來,北京亦莊進一步明確了相關舉措,包括開放亦莊新城內商超酒店、醫院藥房、物流倉庫等近千個真實場景數據采集點位,構建真實世界數據采集資源;建設機器人二次開發社區,為開發者團隊提供免費機器人通用本體、研發空間、算力補貼等要素支撐;布局人形機器人中試量產工廠,全環節提升人形機器人制造水平……
“錨定‘世界機器人看亦莊’的發展目標,北京亦莊將正式啟動具身智能社會實驗計劃,加快推動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打造人機協同、研用共融的全域實訓場,加速具身智能機器人走進千家萬戶、服務千行百業。”馬寧說。
記者 張莫 郭倩 郭宇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