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教師節與開學季,全國各地的大學校園逐漸熱鬧起來。
新生們帶著夢想與憧憬,開啟人生全新的篇章。曾在今年高考季,通過快手公益直播連麥分享心聲的考生們,如今紛紛迎來了屬于他們的“開學時刻”。而這個教師節,快手評論區也被老鐵們瘋狂“曬”錄取通知書。
有人在快手曬出手捧錄取通知書的笑臉,有人記錄下踏入大學校門的第一步。正如種下一粒粒希望的種子,如今終于結出了沉甸甸的果實。錄取通知書不僅是一份入學的憑證,更是一段努力和陪伴的見證。
在快手的評論區,不少家長寫下心聲:“無論結果如何,這都是孩子努力拼搏的最好答案。”“作文沒寫完,我心疼極了,但孩子走出考場的背影那么堅定,那一刻我才發現,他比我想象的更堅強。”“孩子二模后因壓力停滯不前,多虧老師天天用手機陪他練聽力,終于在高考中穩定發揮。”
一份份留言與分享,讓屏幕之外的萬千網友都感受到屬于這個季節的喜悅與溫情。
助力考生厘清迷霧,照亮孩子前行之路
高考不僅是知識的比拼,更是無數家庭共同面對的挑戰。分數之外,是復雜的志愿選擇、對未來的彷徨與焦慮。快手上的教育創作者們,用專業與真心,在這個十字路口照亮孩子前行的路。
@劉校長高考報考和@國柱老師聊高考分別畢業于吉林大學和東北大學,是快手上的一對工作搭檔,兩人十年深耕志愿報考咨詢,2021年加入快手,從最初的視頻科普,到直播連麥答疑,如今每年指導數千名考生圓夢大學,他們見證了一個又一個普通家庭的喜與淚。
在一次遼寧的線下講座中,一位母親忍不住當場落淚。孩子的父親在高考前不久因病去世,母親獨自支撐家庭。她哽咽地問:“孩子該選什么專業,才能更好地走下去?”劉校長和國柱老師不僅耐心分析志愿,還在后續持續陪伴。當高考成績揭曉,孩子比平時超常發揮了50分,順利進入公辦本科。母親激動地將錄取通知書發給老師:“是你們讓我有了希望。”
除了老師們的守護,評論區里老鐵們分享的故事同樣真實而動人。一位家長坦言:“語文是孩子最好的一科,結果從考場出來聽到孩子說作文時間不夠,自己的心情就落到了谷底,生怕影響到孩子后面的心態。”但是在她的心情,不管成績如何,兒子永遠是她的驕傲。
還有一位家長在評論區感謝學校老師們的幫助——因為學習壓力太大,孩子的成績在二模后停滯不前,是各科老師都在悉心陪伴,英語老師天天用手機陪他練聽力,才穩住了心態,讓高考時穩定發揮,取得了滿意的成績。
這些留言匯聚成一條條溫暖的注腳。正是快手平臺,讓教育者、考生和家長得以在彼此的故事里,找到勇氣與答案。
近9000場直播連麥,快手把志愿服務送到家門口
除了老師和家長們的共同努力,快手也在平臺層面不斷投入,讓志愿填報公益觸手可及。今年6月15日至7月15日,快手開展“百城志愿報考”活動,開設8942場公益志愿填報直播,1.3萬人次參與答疑,連麥時長累計1547小時。免費連麥服務成為考生觸手可及的資源。
為了打破地域壁壘,快手還在甘肅、陜西、遼寧、吉林、重慶、山東、河北等10個省份開設18場線下講座,把志愿填報指南送到考生家門口。
除了志愿服務,高考備考環節同樣得到全面覆蓋。快手連續開設32場備考直播,涵蓋語數英等主科及心理輔導等特色內容,直播觀看人數超6.6億,互動量超過2億。今年新增的“高考百問百答”直播間,則邀請優質創作者集中解答熱點問題,5場直播總觀看量超過282萬,為考生提供一站式輔導。
根據《2025快手高考數據報告》,今年“志愿填報”相關話題播放量達到73.5億次,同比增長42.3%;搜索次數437.6萬次,志愿直播間觀看超過7.6億,互動量6200萬。龐大的數字背后,是無數考生在快手獲得了切實的幫助。無論是偏遠地區的考生,還是經濟條件有限的家庭,都能在快手找到免費的志愿填報支持。
這份“無差別可及”的公益服務,正是快手教育生態的獨特價值。快手通過教育公益活動,把線上和線下的力量融合起來,降低了教育信息差,讓教育支持從屏幕延伸到現實,也讓高考圓夢變得觸手可及。
好老師在快手,讓學習變得有趣又溫暖
在快手,不止有志愿填報的守護者,還有越來越多把課堂變得鮮活有趣的老師。
“壓強”“浮力”“阿基米德定律”……這些讓學生頭疼的物理知識,在@瑾軒的物理小零食的視頻里,卻變成了充滿趣味的小零食。1998年出生的張振豪,是廣州市增城區鳳凰城中英文學校的物理教師。他白天站在講臺上,晚上則在快手用視頻與直播給學生們帶來另一種課堂體驗。
比如在講解重力的直播中,他用一個斜面和一輛小車,通過調節角度和重量,讓學生直觀看到重力的作用;在講聲音時,他用自制樂器演示音調和響度的變化。此外,張振豪敏銳地察覺到學生們對“二次元文化”的喜愛,還嘗試把動漫角色與物理知識結合,他把公式變成“魔法咒語”,把力學原理放進虛擬冒險的故事里。學生們在笑聲中掌握了原理,物理也從枯燥的學科,變成一把探索世界的鑰匙。
學生們紛紛在評論區留言:“原來物理可以這么好玩!”有的家長甚至說,孩子因為他的視頻第一次主動要求學習物理。張振豪常說:“我的視頻像小零食,雖然份量不大,但能勾起學習興趣。”正因為這種創新,他獲得了“2025快手光合年度影響力創作者”的榮譽,這也是快手平臺對教育創作者價值的認可。
開學季的喜悅,不只是孩子手里的錄取通知書,更是每一段努力背后,老師、家長與平臺的攜手同行。從瑾軒的物理小零食到劉校長、國柱老師,從公益直播間到趣味物理課堂,一個個真實的故事正在快手上發生。平臺上的教育者們,用各自的方式傳遞著知識的溫度。
快手通過教育公益項目,把復雜的志愿填報化繁為簡,把知識普及做得觸手可及;通過平臺上的教育創作者,讓學習不再枯燥,而是帶著溫度與樂趣。
“讓教育更普惠,讓知識更有溫度。”在快手看來,教育的價值,不只是知識傳遞,更是心靈的陪伴與人生的指引。快手通過科技與內容的結合,讓優質教育資源跨越地域與經濟的鴻溝,推動教育的普惠與均衡,讓更多孩子看見更遠的未來。
未來,快手將繼續深耕教育領域,攜手更多老師、家長與學生,讓知識在更廣闊的空間里流動,讓夢想在更多普通家庭中生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