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嘉興9月11日電(黃彥君)工作日上午8點左右,一輛班車從上海市青浦區出發,載著彌富科技(浙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彌富科技”)管理、研發人員,前往位于浙江省嘉善縣姚莊鎮的總部。
“從家到工位只要45分鐘,比在上海市內通勤還快!”彌富科技副總經理王乃軍感嘆道。她親歷的這場“雙城記”,正是企業總部在嘉善、研發在上海、制造在安徽“一體化”模式的真實寫照。便捷的長三角交通網,讓跨省通勤不再是難題。
顛覆了“工作在大城市,生活在縣城”的固有認知,這家科創企業緣何“反向布局”浙江小鎮?
答案藏在長三角一體化的時代機遇中。
2019年,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正式揭牌,為嘉善按下產業升級“加速鍵”。6年來,滬蘇浙三地持續推進園區協作與產業協同,嘉善通過承接大城市高端制造和優質服務業外溢,走出了一條以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新路。
彌富科技生產車間一景。黃彥君 攝步入彌富科技生產車間,自動化機械臂高速運作,幾秒鐘就能生產一個汽車零部件。該公司自主研發的汽車流體管路系統關鍵零部件等產品,已應用于市面上大部分汽車品牌。
“我們的產品就像汽車的‘心臟支架’,用于汽車水、油、氣輸送,保障車輛正常運行。”彌富科技董事長兼總經理顧強說,將總部落戶嘉善,正是看中了該地輻射長三角大市場的地理位置及優越營商環境。
如今在嘉善各地,科創筑巢引鳳、產業聚鏈成群的案例正“處處生花”。
在嘉善經濟技術開發區,嘉善華瑞賽晶電氣設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嘉善賽晶”)生產正忙。
近年來,隨著電力電子技術的創新,新能源發電、電動汽車、智能電網等領域迎來新一輪變革。
該公司總經理黃建宇介紹,受益于國家高壓直流輸電建設及鐵路電力機車制造的強勢推動,嘉善賽晶業務經營持續增長,產品隨國家電網鋪設到全球各地,“從北京總部落戶嘉善以來,公司發展勢頭強勁,2024年整個嘉善基地產值將近9億元人民幣。”
冰極限工廠車間內,一排排冰杯整裝待發。黃彥君 攝在西塘鎮,日產150噸冰的“超級冰工廠”——冰極限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冰極限”)一躍成為今夏“網紅”。
2025年初,該公司選擇落戶嘉善開拓華東市場,目前擁有從制水到制冰全過程全自動化聯線,嘉善工廠已經達到全自動化“黑燈工廠”標準。
“便利店里的冰杯,飲品店里的袋裝冰、高端純冰等,在這里都能找到。”冰極限副總裁石猛拿起一個冰杯介紹道,“嘉善生態環境好,冰杯采用本地水源,所有包材都可以在周邊采購完成,有效提升了生產效率。”
企業生產線熱火朝天,科研實驗室內,一個個金點子亦在重塑產業形態,于科創綠谷中加速孕育新質生產力。
“輸入幾個關鍵詞后,利用AIGC(人工智能生成內容)技術,很快就能生成劇本和影像。”走進位于西塘鎮的浙江大學長三角智慧綠洲創新中心(以下簡稱“智慧綠洲”)未來影像實驗室,幾位碩博學生圍在屏幕旁開展“頭腦風暴”。
該實驗室副主任林瑋說,未來影像實驗室聚焦AIGC、虛擬制作、交互敘事等方向,致力于推動影像技術革新與內容創作融合,覆蓋電影、電視劇、電競等大視聽產業應用領域。
浙江大學長三角智慧綠洲創新中心展廳。黃彥君 攝未來食品、未來城市、未來環境……祥符蕩旁的智慧綠洲里,數百位優秀人才、8個專業實驗室,見證著“未來已來”的新篇章。
自2022年開園以來,智慧綠洲與各地企業共建聯合研究機構35家,與嘉善各鎮(街道)開展產學研合作項目58項,3名科研人員入選2025年浙江省派“科技副總”并入駐嘉善地方企業,“身在小縣城,服務長三角,影響全世界”的愿景逐漸照進現實。
眼下,長三角一體化“東風”勁吹,為縣域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從智能車間到智慧實驗室,從企業家到科研工作者,當科技創新重塑區域邊界,嘉善以“縣域節點”撬動“長三角網絡”,帶動越來越多人才和企業享受到“一體化”帶來的紅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