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9月12日電 (記者 趙建華)中國財政部部長藍佛安12日在北京說,國家財政賬本里,分量最重、成色最足的始終是民生。不論是繁華都市還是偏遠鄉村,從咿呀學語的孩童到耄耋之年的老人,都能享受到越來越多、越來越好的民生保障。
藍佛安說,“十四五”以來,民生領域財政投入占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0%以上,資金更多、更直接地用到了老百姓身上。截至目前,全國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人數超過10.7億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人數達到13.27億人,領取基本生活救助的民眾有4500多萬人。中國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功能完備的社會保障體系。同時,創新建立救災資金快速核撥機制,“十四五”時期共安排資金2.59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幫助民眾抗災救險、恢復生產和生活。
當天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發布會上,藍佛安還列舉了一組數據:“十四五”時期,全國一般公共預算安排教育支出20.5萬億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9.6萬億元,衛生健康支出10.6萬億元,住房保障支出4萬億元,加上其他領域支出,財政民生投入近100萬億元。
同一場發布會上,財政部副部長郭婷婷介紹,“十四五”時期,國家財政持續加大投入,支撐中國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教育體系,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截至2024年底,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已經連續十多年保持在4%以上。“十四五”時期,中央財政每年安排1300億元左右,向各階段學生發放國家獎學金、助學金等,惠及學生約1.5億人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