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長沙9月13日電 (張雪盈)從“缺資金”到“免租金”,從“跑斷腿”到“一網通辦”……自向全國大學生發出“背著雙肩包就能來創業”的誠摯邀約以來,湖南始終用實際行動破解大學生創業面臨的堵點難點問題。
今年一季度,湖南大學生創辦經營主體數同比增長23.1%,越來越多青年選擇將湖南作為創業的第一站,在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材料等前沿領域綻放光彩。
政策護航 打造青年創業生態圈
“這座橋用的低碳劑就是我研發的混凝土外加劑產品。”湖南凝英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鎵睿指著湘府東路跨瀏陽河大橋介紹,使用該產品可減少50%的混凝土生產所用水泥量,可幫助一個年產20萬立方米的混凝土企業,全年節省上百萬元的材料成本。
從0元起家到公司估值2億元,26歲的李鎵睿的創業經歷可謂是風生水起。2019年,李鎵睿在湖南湘江新區(長沙高新區)“柳枝行動”路演現場,吸引了專家評委的目光,開啟了創業路。在多方助力下,4年間獲得融資1000萬元。
“我在長沙開公司沒花一分錢。”他說,剛創業時,湖南大學科技園就為項目提供了注冊場地,減免了辦公用房費用;入駐湖南湘江新區大學生創新創業園后,園區又提供了工位三年免租、水電物業全免的優惠,讓他們能把投資花在刀刃上,專注于技術革新。
2024年10月30日,湖南湘江新區“天天麓演”平臺正式上線,這是湖南省首個科創企業股權融資平臺。 胡謙 攝李鎵睿的經歷并非個例。針對大學生創業普遍面臨的缺場地、缺資金、缺社會資源等堵點問題,湖南省工信廳等19個部門共同印發《湖南省大學生初創企業服務指引》,為在讀和畢業三年以內的大學生提供優質服務。
圍繞解決青創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湖南還開發了“湘青創”金融產品,為全省1650名40歲以下返鄉創業青年提供貸款10.21億元;湘江新區計劃未來五年每年為“柳枝行動”“紅楓計劃”分別安排專項資金5000萬元,持續加強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
長沙還為來長求職創業的青年人才,提供最長14天的免費住宿以及多項便利服務,依照星級酒店標準,設高速WIFI、中央空調、電視等生活配套;探索設置大學生創業保險,為大學生創業“兜底”,免除創業者后顧之憂。僅過去三年,便有超11萬名大學生落戶于此。
平臺賦能 構建全鏈條孵化體系
坐落于岳麓山下、湘江之濱的湖南湘江新區大學生創新創業園,是今年2月公布的首批省級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之一,最多可以同時容納千人辦公。在這里,不僅有本地大學生創業團隊,還有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學子團隊。
“我們深入調研了300多個初創項目,系統梳理和精準對接創業群體的實際需求。”湖南岳麓山科創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熊偉透露介紹,大創園首創“服務區+苗圃區+孵化區+加速區”四區聯動孵化空間,根據項目類型、規模、成熟度實施分級入駐,形成項目“初創—成長—成熟”的動態孵化閉環,一體化提升服務團隊專業化水平。
湖南湘江新區大學生創新創業園提供三年房租全免、水電物業全免的服務。 張雪盈 攝除三年房租全免、水電物業全免等支持外,大創園還設立了創新創業服務站,配備“創業經紀人”,集成政策申報、知識產權、財稅管理等政務與專業服務30項,幫助大學生創業項目實現企業注冊57家,累計為創業者減負超300萬元,帶動大學生就業超1000人。
走進大創園二樓,只見21歲大學生王蔚正帶領23人的跨學科團隊,專注AI育兒產品研發。他介紹,該產品可運用AI技術深度解讀嬰兒需求,能通過呼吸睡眠監測、微表情分析算法,捕捉嬰兒的細微需求,緩解新手父母的育兒壓力。
“入駐創業孵化基地后,我們不僅獲得了免費的實驗場地,還通過平臺對接了兒科醫院和科研院所,為產品研發提供了重要支持。”王蔚介紹,產品目前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預計明年就能推向市場。
在湖南湘江新區,一場青春與創新的雙向奔赴正在這片熱土上蓬勃生長。21歲的中南大學學生計昊天與團隊研發制造鋁電解過熱度智能識別巡檢機器人,已與山東、云南等地的7家鋁電解廠達成合作意向協議;“00后”創業者李佳璇研發的校園生活服務平臺食小助,已覆蓋湖南9所高校,創造了300余個勤工助學崗位,累計發放兼職薪資達500萬元,平臺交易額達3000多萬元。
名師領航 助大學生創意成現實
南華大學基礎醫學院博士研究生、“殺菌先鋒”團隊負責人彭艷的科研日志里,記錄著一個略顯沉重的數字:387。這是她及團隊在抗真菌新藥研發征途上遭遇的失敗次數。
從反復失敗到申請6項專利,彭艷說,這離不開南華大學完善的創新創業導師激勵機制與導師王震教授的指導。據了解,南華大學將導師的創業指導成效與職稱評定、評優評先緊密關聯,并優先推薦優秀者進入省級專家庫,助力大學生的創意變為現實。
學校還為科研創業學子鋪設了彈性學制通道,允許青年創業者休學創業并保留學籍,教師還能以技術入股的形式支持學生項目,讓青年創業者敢于放手追夢。
湖南湘江新區正逐步形成以科技創新為主導的產業集群。 湘江新區供圖。近年來,湖南省教育廳推出了一系列激勵措施,支持高校創業指導教師開展教研教改,指導大學生創辦企業成效顯著的或獲得“金種子杯”大學生創業大賽金獎的第一指導教師,可以以該項成果為基礎直接牽頭申報省級教學成果獎。
各高校還將大學生在校期間創辦企業及參加創業實踐經歷及成果,折算為實習實訓、相關選修課或專業基礎課的學分,優秀創業成果可替代畢業論文(設計)。
湖南予人才以舞臺,人才還湖南以精彩。“二娃博士媽媽”劉園園研發反芻、家禽、水產、耐藥基因等7大系列檢測產品,國內41家養殖場采用其檢測方案,大幅降低了抗生素使用量;“95后”江蘇小伙顧善植帶領團隊成員深耕AI視覺賽道,業務遍布工廠、文旅、醫療等12大行業;在湘江科學城的藍圖上,人工智能、量子計算、低碳科技的種子已埋下。
“大學生創業項目就像種子,需要好的土壤,才能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湖南在這方面具有顯著優勢。”大學生創業導師、長沙北斗產業安全技術研究院集團董事長明德祥認為,湖南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了豐富的人才資源,低房價和低成本生活也為創業的持續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