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9月13日電 (記者 呂少威)北京市順義區“兩區”建設五周年新聞發布會13日在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新聞中心舉辦。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五年來順義累計入庫“兩區”項目4676個(全市第一),2024年在全市“兩區”和重點園區綜合考評中均獲評“A”類。
所謂“兩區”,即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和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
北京市順義區商務局黨組書記、局長楊蓬勃介紹,五年來,順義落地一批引領性創新政策。順義區在試點放寬外商投資市場準入限制、促進貿易與投資便利化、優化營商環境等方面持續發力,已完成200余項“兩區”重點任務,探索形成了16項“兩區”突破性政策和創新模式,其中8項為全國首創,創新密度居全市前列。
五年來,順義統籌提升經濟規模與質量,優勢產業提質升級。在航空服務領域,全國首創利用綜保區開展國際包修飛機發動機等關鍵航材免抵退稅試點;開通北京自貿試驗區首條第五航權航線;北京航空發動機維修項目進展順利,計劃于2026年投入運營,屆時將進一步帶動航空高級別維修、高端制造、航空服務及科技研發等產業資源集聚。
在醫療健康領域,順義構建便捷高效的進口藥品和醫療器械的通關平臺和服務生態環境,落地全國首單商業規模批次醫藥產品進口業務;持續深化跨境電商銷售醫藥產品試點政策,今年上半年試點企業共完成37萬單,實現3258萬元醫藥產品銷售。在商務會展領域,首都國際會展中心于今年投入運營,成為北京單體規模最大、功能最完善、技術最先進的綜合型會展場館。
在金融領域,涵蓋銀行、證券、保險、擔保、保理和基金等多種業態,吸引全國首家外商獨資保險資管公司、全國首家外資全資控股的持牌支付公司、全國首家同時持有保險經紀牌照和基金銷售牌照的外商獨資保險經紀公司等優質金融項目落地順義,逐步形成了金融產業集聚效應,為區域經濟增長注入強勁動能。
在國際物流領域,順義在全國首創保稅物流供應鏈監管新模式;持續提升首都機場貨運服務水平,促進空港口岸物流和保稅物流提質增效。在文化貿易領域,創新服務文化保稅業態發展的海關監管模式,支持文化藝術品“區內倉儲+區外展拍”“區內展示+線上交易”和“保稅展示交易”,建設國際文物藝術品交流的重要窗口、海外文物回流的主要基地。
五年來,順義強化重點園區特色優勢,推動高質量發展。首都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發揮策源地優勢,構建完整航空服務產業鏈條,形成了航空運輸、機場運營、飛機維修、航材貿易全鏈條產業集群,國際航協北亞辦事處、星空聯盟區域辦事處等國際航空組織相繼入駐。天竺綜保區持續探索開放功能升級,充分利用綜保區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物流倉儲等政策功能,增強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保稅非保稅協同發展政策實效,引導企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中德示范區深入開展國別特色的開放探索,是全國唯一以“經濟技術合作”為主題的國家級對德合作園區,已連續舉辦中德(歐)隱形冠軍論壇,提升國際影響力。
楊蓬勃說,下一步,順義將圍繞航空服務、醫藥健康等優勢產業開展全鏈條政策創新,不斷優化要素供給,爭取更多高含金量試點政策在順義區率先落地實施;充分利用國家層面在增值電信、醫療健康等領域持續放寬外資準入限制契機,突出抓好“兩區”項目和招商引資工作,推動招商引資向精細化轉變;以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為引領,強化“便利自貿”品牌塑造,持續提升臨空區經濟規模,打造更高水平自貿試驗區順義組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