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晉中9月14日電 題:山西祁縣:科技賦能現代農業 經濟生態效益“雙豐收”
作者 高雨晴 郭佳麗
金秋時節,走進山西祁縣的廣袤田野,一片豐收在望的景象。
在賈令鎮左墩村麥谷一年兩作種植基地,沉甸甸的谷子隨風搖曳;昭馀鎮西六支村的玉米大豆復合種植基地里,綠油油的作物長勢喜人。這些充滿生機的畫面,正是祁縣大力推進現代農業科技試驗示范基地建設的一個縮影。
在山西祁縣賈令鎮左墩村麥谷一年兩作種植基地,沉甸甸的谷子隨風搖曳。郭佳麗 攝祁縣潤民種植專業合作社今年繼續推廣麥谷一年兩作種植模式,通過選用早熟小麥品種搭配抗旱谷子品種,配合機械化作業,實現“一年兩收”。
在合作社與祁縣農業農村局共同打造的現代農業科技試驗示范基地,合作社理事長賈永建介紹,“我們的谷子今年采用的是探墑播種技術和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探墑播種可縮短谷子的播種期,小麥收割完,直接就可以播種。噴灌可更好地解決澆水慢問題,一個小時同期澆10畝地,更加節水。”
麥谷一年兩作技術的集成與推廣,通過提高復種指數和糧食產量,增加農民收入,在不增加耕地面積的基礎上增加糧食產量,保障糧食安全。據了解,今年小麥測產每畝645公斤,谷子因雨水較多,預計每畝300公斤左右。
賈永建告訴記者,今年在合作社推廣的小麥水肥一體化和機械深松技術,解決了傳統種植中資源浪費的問題,每畝節水30%以上。同時引入谷子精量播種機,推動“小麥-谷子”一年兩熟模式走向規模化。
昭馀鎮西六支村示范基地采用“4+4”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模式,進一步實現節本增效。郭佳麗 攝而在昭馀鎮西六支村示范基地,采用“4+4”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模式,即4行玉米間作4行大豆,進一步實現節本增效。
“150畝地,這樣種4壟大豆、4壟玉米,豆子預計畝產400多斤,玉米畝產最少2000斤。”祁縣西六支農業開發專業合作社農業生產負責人郭遵禮說。
據介紹,“4+4”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模式充分利用兩種作物的生長空間和光熱資源。玉米基本不減產,還能多收一季大豆,通過智能化播種機、水肥一體化技術、密植高產栽培技術等,不僅減少人工投入,還降低化肥農藥的使用量,有效提升土地利用率和單位面積產值,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今年,祁縣農業農村局圍繞縣域主導產業和農業特色優勢,圍繞“穩糧保供、提質增效”目標,以科技創新為引擎,創新農技推廣機制,高標準打造4個各具特色的現代農業科技試驗示范基地,并選派4個專家團隊全程指導,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基地是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開展先進技術集成示范、推廣,推動先進農業技術傳播,引領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示范和展示平臺。”祁縣農業農村局科教與信息化股股長郭繼新表示,通過田間指導、培訓觀摩等方式,將先進技術直接送到農民手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