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長沙5月10日電 (記者 唐小晴)10日,長沙縣委、長沙經開區黨工委人才工作會議暨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國際人才港政策兌現、長沙縣長沙經開區人才政策發布活動舉行。
現場,長沙經開區為企業、機構、人才發放獎補資金1.017億元;區縣聯合發布“1+1+N”人才政策體系,重點實施“百千萬”人才工程,共同投入15億,打造廣納英才“強磁場”。
一直以來,長沙經開區高度重視人才工作,大力實施智能制造與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智慧園區與人才高地“雙臂支撐”戰略。
2020年9月21日,湖南自貿試驗區獲批。長沙經開區區塊作為長沙片區核心區塊,充分發揮“領頭雁”作用,著力打造全球高端裝備制造業基地。同年年底,園區在全省率先出臺《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關于推進國際人才港建設加快人才集聚發展的若干措施》和實施細則。
2021年以來,園區共認定骨干人才1938名,協調解決339名企業高管及骨干人才住房資格和240余名人才子女入學問題,為3000余名來區求職的大學生提供了免費住宿和就業指導。
一批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現場簽約入駐長沙經開區。 長沙經開區干部人事人才局供圖當日,長沙經開區共計派發獎補資金1.017億元,集中兌現國際人才港政策。“本次集中兌現一個億,就是想為各類人才創造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為各路豪杰搭建更加出彩的人生舞臺。”長沙經開區黨工委書記、長沙縣委書記付旭明表示。
今年以來,長沙縣、長沙經開區切實加強縣區人才工作一體化頂層設計,大力實施新時代人才強縣、人才強區戰略。“未來5年,區縣將拿出真金白銀,體現真心實意,共同投入15個億,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付旭明介紹。
其中,長沙經開區發布的“百千萬”人才工程,重點圍繞工程機械及先進軌道交通裝備、汽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數字經濟、生物技術及生命健康等重點產業發展需求,堅持“揭榜薦才、靶向引才、精準引才”,計劃用5年時間,投入10億元,引進100名產業領軍人才、1000名緊缺急需和骨干人才、10000名優秀青年人才,引進和培育10000名優秀工程師和技能工匠人才。
長沙縣發布的“教育、衛生健康人才政策”,計劃五年投入2.2億、引進培育教育和衛生健康人才1045人。教育方面,包括引進名優校長、名優教師,建設市縣名師工作室30個,評選獎勵100人;衛健方面,包括引進名院長、學科帶頭人、緊缺急需人才,培育重點專科、名醫工作室;在支持鄉村振興產業人才方面,大力發展院士農業,對新成立的院士工作站,三年給予院士200萬元生活補貼;引進培育文化人才方面,對來縣區設立工作室或創辦企業的文創藝術類人才最高給予30萬元獎勵。
此外,區縣還聯合推出了“星光人才服務卡”,配備人才服務專員,提供機場服務、高鐵服務、子女入學、配偶就業、醫療保健、休閑旅游等六大優質服務,大力營造高品質人才生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