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銀川5月10日電 (記者 李佩珊)記者10日從寧夏科技廳獲悉,截至2021年底,寧夏先后組建130個自治區級科技創新團隊,予以近7000萬元支持資金,累計對考核優秀的88個科技創新團隊給予獎勵3000萬元。隨著支持力度的加大,寧夏科技創新團隊整體科研實力及影響力持續提升,特別是科技攻關和成果應用轉化取得了顯著成效,在推動行業技術進步、產業高質量發展和科技惠及民生福祉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科技創新團隊是科研攻關的重要載體,更是優秀人才的培養平臺。為此,寧夏科技創新團隊瞄準各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持續攻堅,形成了一批首發首創科技成果。目前,由寧夏科技創新團隊參與研發的超大口徑軸流式安全切斷閥填補了中國在長輸管線超大口徑調壓裝置關鍵用閥方面的空白;核電機組配套鑄鋼件支撐第三代核電技術產品走出國門;鑄造3D打印用砂材料與粘結劑材料實現了國產化替代;“年產2000萬噸智能綜采輸送裝備”成為目前煤炭井工開采最大規格、最大輸送能力的高智能綜采成套輸送裝備;稀有金屬合金材料產品在國家重大工程上得到應用,增強了中國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能力。
同時,寧夏科技創新團隊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技術需求為牽引,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推動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深度融合。由寧夏科技創新團隊構建的寧夏新能源高效消納綜合技術體系,支撐了寧夏新能源裝機容量由317萬千瓦增至2030萬千瓦、裝機比例由16%增至42%,棄電率由15%降至3%以下。葡萄園水肥一體化、釀酒葡萄病蟲害綜合防治等技術在賀蘭山東麓產區應用,灘羊優質胴體標準化育肥、肉羊雜交改良技術等重大產業技術轉化示范、自育水稻新品種種植面積助理增產稻谷4305.8萬斤……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道路上,處處可見科技創新團隊的身影。
同時,寧夏從事基礎研究的創新團隊以國家和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為載體,深耕專業領域,潛心科學研究,取得了一批有國際影響的理論研究成果。在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等重大決策方面,寧夏科技創新團隊還形成了一批戰略咨詢研究成果和系統性技術解決方案,得到采納和應用后為全區生態環境治理貢獻了科技方案、提供了科技支撐。據悉,由寧夏科技創新團隊編制的《寧夏回族自治區生態保護紅線管理條例》成為中國第一部省級生態保護紅線法律法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