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沈陽5月21日電 (記者 趙桂華)5月21日,沈陽鐵西城市更新與城市復興中國工業博物館片區規劃發布暨工業文化發展與工業遺產保護論壇在中國工業博物館舉行。
會上首次對外發布,沈陽市將把約1.8平方公里的中國工業博物館核心發展板塊,作為先后創造過數百個“新中國工業第一”的沈陽市鐵西區城市復興的旗艦,建設共和國工業長子巡禮地。
百年工業發展史門類齊全
眾所周知,遼寧被譽為“共和國工業長子”,是“共和國工業奠基地”。而沈陽市鐵西區有百年工業發展史,工業門類齊全,先后創造過數百個“新中國工業第一”,聚集了高檔數控機床、大型石化裝備、特高壓變壓器、百萬噸乙烯壓縮機等國之重器的企業和世界一流產品,被譽為新中國工業的搖籃。在東北老工業基地改造振興過程中,鐵西區被國家授予“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暨裝備制造業發展示范區”,是老工業基地改造振興的“縮影”。不僅形成了得天獨厚的工業遺存資源,而且積淀了以“勞模精神”“工匠精神”為內涵的鐵西工業文化。
發布會現場。 趙桂華 攝創新工業遺存產業化發展模式
近年來,鐵西區秉承“挖掘工業歷史文化、整合工業遺跡資源”的理念,將騰遷企業舊址保留下來的老廠房,進行文化創意產業開發,對工業遺存實施保護、修繕、再開發和再利用,創新工業遺存產業化發展模式,深度開發工業遺產價值,講述工業遺存故事。
其中正在運營的工業文化產業項目有原沈陽鑄造廠變身的中國工業博物館、原重型機械廠變身的1905創意廣場、原沈陽飛輪廠變身的奉天記憶文化園、原沈陽鋁材廠變身的韓帝園鮮族民俗文化產業園、原紅梅味精廠變身的紅梅1939文創園。
正在施工改造中的有原工人村建筑群所在的工人村生活館、原冶修二分廠所在的奉天工場文創園、原沈陽彈簧廠所在的鐵西夢工場文創園等。正在規劃中的工業遺存有中鐵鋼材市場、人民機械廠、沈陽電機廠等。
探索東北老工業區城市更新路徑
2020年以前,鐵西區的城市更新主要是通過工業企業搬遷推動城市空間結構不斷優化。2020年10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實施城市更新行動。2021年11月,住建部公布了全國21座城市更新試點城市名單,東北地區僅有沈陽一座城市。沈陽市制定了《沈陽城市更新專項總體規劃方案》,明確提出要“以城市更新促成城市復興”。圍繞沈陽發布的35個核心發展板塊,鐵西區全面啟動了包括工業博物館歷史文化片區在內的“五大核心板塊”的城市更新。
2021年起,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政協常委、北京市戰略科學家、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建筑師、首鋼集團總建筑師吳晨受鐵西區邀請,帶領團隊編制了鐵西老城區城市設計與城市復興計劃。
吳晨提出,以中國工業博物館為核心,依托沈陽熱電廠、耐火材料廠等工業遺存,積極探索東北老工業區城市更新路徑,突出工業文化、紅色文化和勞模精神,將工業遺存再利用與歷史文化傳承有機結合,優化功能類型,延續歷史文脈和工業文脈,挖掘文化內涵,重塑城市文化活力,重點發展工業產品設計、文化創意、電子競技、文化展示消費等相關功能業態,建設共和國工業長子巡禮地。
當日發布的中國工業博物館片區意向效果圖。 鐵西區委宣傳部 攝打造國際一流工業題材綜合性博物館
按照沈陽市委市政府“建設文化強市”的總體部署,2022年,鐵西區委、區政府啟動中國工業博物館內部展陳提升改造工作,組建了由北京科技大學科技史與文化遺產研究院為主、多家設計研究機構和企業單位共同參與的執行團隊,有序推進工業博物館提升改造工程。
中國工業博物館提升改造堅持紅色基因與人文精神并舉、國家發展與城市沉淀并舉、歷史厚重與大國重器并舉、工業技術與當代審美并舉、傳統展陳與現代媒體并舉、知識傳播與觀覽體驗并舉,努力打造國際一流工業題材的綜合性博物館。
新展陳方案規劃包括工業通史館、鑄造館、裝備館、智能制造館、鐵西館六個主題展館,以及序廳、體驗區、會展區等功能區。比如,“鑄造館”將通過工業遺產原址保護、聲光電復原再現場景等手段提高視覺感受,活態展現工藝生產流程。“智能制造館”通過虛擬生產等方式感受大型工業生產現狀和未來,突出智慧與綠色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