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陳月石
連續5個交易日央行將逆回購操作的規模從前期日常的100億元縮減至30億元。
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7月4日-8日,中國人民銀行均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3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持平在2.10%。
上次央行單日逆回購投放量低于100億元,要追溯到2021年1月。因此,市場對為何逆回購投放縮量,以及接下來流動性、貨幣政策走向格外關注。
30億逆回購傳遞了什么信號
盡管央行連續凈回籠,流動性充裕的局面仍在延續。
7月8日,以上海銀行間市場同業拆放利率(Shibor)為例,短端品種多數下行。隔夜品種下行0.6bp報1.216%,7天期品種上行2.5bp報1.651%,14天期品種下行0.7bp報1.586%,1個月期品種下行1.5bp報1.807%。
對于央行縮量進行30億逆回購,國泰君安認為,目的是控制債市杠桿持續過高。
“可對照的歷史是21年1月,相同點都是債市杠桿較高,達到歷史95%分位,隔夜利率以及R007、DR007等短端利率都明顯向下偏離政策利率,流動性極度寬松。當前再現這一操作模式,的確釋放了央行希望調控債市杠桿,引導資金利率回歸政策利率的信號。”
進入二季度,資金面長期寬松,資金利率價格一度降至2021年來最低位置,DR007的中樞價格一度降至1.5%附近,遠低于作為政策利率的逆回購利率。
“這30億逆回購可能更多給市場傳遞,未來資金利率逐步回歸常態的信號。畢竟6月末銀行間隔夜利率已經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季節性波動,這種波動與較高的杠桿資金需求不無關聯。”廣發證券認為。
中信建投給出了四點原因:一是央行大幅凈回籠資金的主要原因在于二季度末應對流動性沖擊釋放的資金屬于暫時性安排;二是發債高峰期已過,貨幣資金消耗速度減慢;三是當下超儲率依然高于季節性平均水平,且考慮到貨幣效率提升,超儲率代表的廣義流動性仍然富余。四是由于資金面長期寬松,短端DR、同業存單和短債的利率水平長期處于較低位置,從而導致貨幣基金規模上行、債市加杠桿現象較為顯著。
“貨幣政策遠未到轉向的時候”
對于后續的利率走勢,國泰君安認為,此次逆回購縮量幅度和持續時間均超預期,同樣會引起短端利率和長端利率的調整,兩者都有上行壓力。”
該機構指出,下半年貨幣政策大基調仍是“寬貨幣+寬信用”的組合,進一步結合基本面和本輪信用擴張速度而言,本輪短端和長端利率上行速度和幅度都相對有限,不會出現諸如2021年初的現象。具體而言,最終短端利率會重新回到政策利率附近波動,而長端利率則需要進一步觀察后續實體信貸需求回暖的持續性,上行幅度不會很大。
中信建投也認為,此次逆回購縮量的時間可能也能持續一段時間,但是本周過后對資金面回籠的沖擊已經明顯減弱。因此,資金面本身不具備大幅波動的條件。接下來還要看MLF、結構性貨幣政策以及其他貨幣工具的操作思路。大概率上下半年仍然還將維持“寬貨幣現實+寬信用努力”的組合,短端上行具有持續性,但斜率和跳升壓力大。
國盛證券認為,央行本次縮量不必過度解讀,我國貨幣政策也遠未到轉向的時候,主因有三:一是本次并未出現“量縮價上”;二是近期央行高層講話和會議表態仍偏寬松;三是最為本質的,當前疲弱的經濟基本面并不支持轉向。
“結合二季度央行調查報告來看,維持此前判斷,當前經濟反彈只是疫后的自然修復,實際下行壓力仍大,疫情之外,本質還是內需不足、信心不足,后續政策仍需全力穩增長。就貨幣端而言,總基調仍將延續寬松,流動性將保持寬裕,再次降準降息也仍可期待。短期看,建議緊盯DR007的走勢。”該機構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