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7月8日電 (記者 鄭瑩瑩)“元宇宙”在全球掀熱的同時,也成為疫情沖擊下上海經濟復蘇的一個關鍵賽道。在8日舉行的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上海發布了綠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終端三大行動方案,“元宇宙”在其中格外受到關注。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吳金城在會上不僅勾勒了“元宇宙”的產業藍圖——到2025年,力爭打造10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頭部企業、100家“專精特新”企業,推出“50+”示范場景、“100+”標桿性產品和服務;同時不忘提醒,在促進產業發展、壯大的同時,上海要嚴格防范“元宇宙”領域的過度泡沫化、金融過度投機、惡意炒作等行為,以保障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其實,在“元宇宙”領域,上海早就開始行動了。2021年12月底,“元宇宙”被首次寫入了中國地方“十四五”產業規劃。當時,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發布《上海市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其內容顯示,上海將加強“元宇宙”底層核心技術基礎能力的前瞻研發,推進深化感知交互的新型終端研制和系統化的虛擬內容建設,探索行業應用。
此番,上海在推動經濟復蘇之際,再次細化元宇宙新賽道發展目標與路徑。根據《上海市培育“元宇宙”新賽道行動方案(2022—2025年)》,到2025年,(上海)“元宇宙”相關產業規模計劃達到3500億元(人民幣,下同),帶動全市軟件和信息服務業規模超過15000億元、電子信息制造業規模突破5500億元。
從內容上看,上海對于“元宇宙”的定義是:未來虛擬世界和現實社會交互的重要平臺,是數字經濟新的表現形態。
復旦大學大數據研究院教授、復旦大學國家智能評價與治理實驗基地副主任趙星此前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分析,上海主張將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交互去發展“元宇宙”產業,從這個角度來說,西方企業最早提出的游戲、社交都不再是重點,上海的重點已經指向了工業、商業、教育、文創等實體領域。
事實上,正是如此。上海的“元宇宙”發展重點之一便是應用場景打造。上海將支持“元宇宙+工廠、醫療、文娛、辦公”等場景打造,比如飛機制造“元宇宙”、醫療“元宇宙”、文娛“元宇宙”等等。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吳金城介紹,上海在元宇宙領域推出了張江數鏈、漕河涇元創未來兩個特色產業園區。此外,上海還將實施“元宇宙”關鍵技術突破工程、數字IP市場培育工程、數字人全方位提升工程等等。
在人才方面,上海將按照重點產業人才相關規定實施人才獎勵,鼓勵“元宇宙”相關高層次人才、技術人才、創作人才等在滬創業就業。用足用好應屆畢業生落戶以及外籍人才永久居留等政策,加大領軍和青年人才引進力度。支持高校增設“元宇宙”關聯學科,推進產學研用主體聯合開展技能培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