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袁傳璽)12月3日,以“生長”為主題的2024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大會(簡稱“S大會”)在北京舉行,旨在關注可持續發展中的企業力量,搭建面向全球的開放平臺,廣泛連接各行各業創造社會價值的生態伙伴,推動社會價值生態圈的形成。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會長彭華崗指出,近年來在推動可持續發展進程中,中國涌現出一大批先行企業,為全球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的范式和新的實踐。
彭華崗的演講中,提到了多個中國企業助力可持續發展的案例——華潤集團捐建的希望小鎮,將鄉村振興與企業發展戰略核心能力深度融合,打造了現代化鄉村的新樣板;騰訊發起成立百億元的“新基石科學基金”助力基礎科學研究,鼓勵更多科技工作者心無旁騖地探索科學“無人區”,形成了對中國基礎研究的有益補充。
事實上,已經有不少針對社會痛點問題的科技產品,在關鍵時刻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今年9月份,廣東東莞有一位小朋友在家里溺水,在120到達之前,孩子爸爸通過騰訊SSV研發的企鵝急救助手小程序,在醫生遠程視頻通話的指導下,給孩子做了心肺復蘇,第一時間把人救了回來。
“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除了騰訊自身的科技能力之外,要連接120、醫院、社區志愿者等救援力量,同時也要連接物業、出租車司機等社會力量,以及連接AED等社會急救硬件資源。”騰訊集團高級副總裁、首席人才官奚丹介紹,這樣的應急網絡,10月份已經在中國四座城市落地,培訓了超過60萬急救志愿者,接入超過2萬臺AED設備,救援7000例左右。
此外,如何在不同的議題類型上尋找對應的“騰訊解法”?騰訊公司副總裁、騰訊SSV負責人陳菊紅,在現場分享了一則故事——今年久久公益節期間,延安一位愛心人士通過分分捐給公益項目“愛心餐”捐了一分錢,而這一分錢和其他人的捐款一起匯聚成了15塊錢,通過微信支付讓一名環衛工人領券在餐廳里吃了一碗蓋飯;得到反饋后,他馬上又捐了10塊錢,因為他覺得這個事情靠譜、對自己尊重,可以持續做下去。
“運用數字化能力,互聯網捐贈的所有利益相關方都被連接在一起,從而讓公益變得更透明和可持續。”陳菊紅表示,我們要破的題,是找到社會議題中最適合騰訊去發揮作用、最痛的那個點,然后用騰訊最擅長的能力去撬動問題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