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狗一字排列在場館“巡邏”、智能靈巧手在操作臺上模擬精密實驗、人形機器人全副武裝在拳場對擂……在近日舉行的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上,各類機器人在不同場景下的展示、表演接連上演,產業熱度持續攀升。
熱鬧背后,藏著產業發展的密碼。2024年,中國機器人專利申請量占全球機器人專利申請總量的三分之二。今年上半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37萬套,服務機器人產量882.4萬套,同比分別增長35.6%和25.5%。
從產品洞見行業趨勢
作為行業盛宴,世界機器人大會已成為該領域發展的風向標。“這是我第二次參加世界機器人大會,相比過去看到的‘炫技’展示,今年最深的感受是機器人正在從‘秀場’走向‘職場’。”北京亦莊機器人科技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機器人焰究所大會負責人張堯博表示,市場驅動、產業協同和政策助力三大引擎共同發力,成為中國機器人產業站上全球舞臺的底氣。
在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現場,人形機器人格斗比賽吸引眾多參觀者駐足觀看。人民網記者 翁奇羽攝
“進化”的起點是創新,而落腳點則在千行百業的場景中。源絡科技創始人、上海交通大學人工智能學院教授表示:“從2023年的協作臂,到2024年的可站立的人形機器人,到今年可直立行走、覆蓋更多場景的機器人,中國機器人產業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進化’。”
“前幾年大會我們怕人不夠,今年大會人太多了。”睿爾曼公司合伙人李森表示,隨著“流量”的提升,企業對展會的期望也開始發生變化,大家更關注如何在生態位中找到擅長的場景,或探索出更落地的可能。
在大會上,行業的迭代與變化不僅被“老生”捕捉到,也被“新生”盡收眼底。速騰聚創市場總監謝闐地表示:“這是我們第一次來參加機器人大會,能明顯看到整個產業鏈的技術突破在加速,機器人技術從科研試制到落地量產商用成為了共識,產業鏈上下游都在為此努力。”
從規模見證產業優勢
強大供應鏈是我國發展機器人產業的巨大優勢之一。2024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銷量達30.2萬套,連續12年保持全球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背后得益于我國是全球唯一擁有聯合國工業分類中全部41個大類、207個中類、666個小類工業門類的國家。這種“全覆蓋”優勢使中國能夠快速形成產業鏈集群,實現“積木式”組合生產。
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上展出的工業人形機器人。人民網記者 翁奇羽攝
“憑借產業鏈的豐富完整,以及產業鏈各環節都在積極進取不斷挑戰行業邊界,最新、最前沿的創新嘗試都在產業鏈資源的支持下成為可落地演示的產品,并向著量產商用努力,這一點在世界其他國家與地區并不多見。”謝闐地說。
完整的工業體系還意味著使用場景更加豐富。優必選首席品牌官譚旻表示,工信部發布的《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指出,人形機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進技術,有望成為繼計算機、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后的顛覆性產品,將深刻變革人類生產生活方式,重塑全球產業發展格局。當前,人形機器人技術加速演進,已成為科技競爭的新高地、未來產業的新賽道、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發展潛力大、應用前景廣。
從整體布局到多點開花,各地不僅利用機器人產品助力產業轉型升級,也在機器人產業中尋找自身定位。湖北省黃石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局長王斌表示,作為老工業基地,黃石一直以傳統制造業為主,近年來智能制造加快發展,在產業結構上非常適合發展機器人產業。參加此次世界機器人大會,可助力黃石的智能制造企業走向全球,也能對接全球前沿技術,為本地企業搭建合作橋梁,加速黃石制造業能級躍升。
豐富的場景,也帶來新的市場與消費需求。傲鯊智能創始人、董事長徐振華表示,機器人行業正處于從專業領域向大眾消費加速滲透的關鍵階段,技術上實現從機械輔助到智能協同的升級,各類產品通過消費級產品推動機器人融入日常場景。未來,全場景應用將成核心方向,技術普惠將加速產品普及,人機協同向深度個性化演進,機器人將逐步成為人體自然延伸的一部分,開拓出更加廣闊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