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9月12日電 (記者王震)國新辦12日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十四五”時期財政改革發展成效。財政部部長藍佛安在會上表示,十四五”以來,國家財政堅持在高質量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領域財政投入占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0%以上,資金更多、更直接地用到了老百姓身上。這些年,力求做到四個“突出”。
一是突出更加公平,織密“保障網”,不斷拓展保障范圍、提高保障水平。截至目前,全國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人數超過10.7億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人數達到13.27億人,領取基本生活救助的群眾有4500多萬人。我國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功能完備的社會保障體系。不僅保障范圍越來越大,保障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十四五”時期,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從每人每年580元增加到700元;全國農村、城市低保標準均提高20%左右。同時,財政部還創新建立救災資金快速核撥機制,“十四五”時期共安排資金2.59萬億元,全力幫助人民群眾抗災救險、恢復生產和生活。
二是突出更加均衡,調準“天平碼”,推動城鄉、區域之間享有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務。加大對欠發達地區的政策、資源傾斜,“十四五”期間,均衡性轉移支付規模由2021年的1.9萬億元增長到2025年的2.7萬億元,年均增長9.6%。農村基本公共服務短板加快補齊。截至目前,我國50多萬個建制村,全部通了硬化路,快遞服務覆蓋率超過95%,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4%,生活垃圾收運處理比例達到90%以上。城市基本公共服務持續提升。比如,支持籌集各類保障性住房約780萬套,改造老舊小區16萬個,幫助城市困難人群實現“住有所居”。
三是突出更加普惠,拓寬“滴灌渠”,促進教育、醫療等公共資源擴容下沉。城鄉義務教育學生全部免除學雜費,并獲得免費教科書;約2000萬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獲得生活補助;約1300萬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實現相關教育經費可攜帶。剛剛開學的秋季學期,又免除了幼兒園大班的保育教育費,預計惠及1200萬兒童。累計安排資金超800億元,支持臨床重點專科和區域醫療能力建設,強化多層次衛生健康人才培養,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明顯提升。一項項黨的好政策,真正惠及千家萬戶。
四是突出更加可及,打造“幸福圈”,更好滿足多樣化、家門口的民生需求。“十四五”以來,積極推進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惠及人次達5.6億,減少群眾墊付資金5900億元。探索居家養老、托養照護等服務模式,支持開展老舊小區適兒化、適老化改造。支持近5萬個公共圖書館、博物館免費向公眾開放,很多都成為網紅打卡點、休閑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