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宋曉東)“中原大化在我們這可不是一天兩天了,都是奔著它這塊牌子買的。俺就想不通,這么大的廠子咋還能賣假化肥?”河南省濮陽市王助鎮顏堤村村民彭萬民今年特意“下重本”,買了價格高的國企名牌“中原”牌復合肥,沒想到竟是假化肥,不僅沒增產反而損失了數萬元。
中原大化集團“中原”牌和“中原大化”牌系列產品曾被評為“中國名牌產品”“國家免檢產品”,“中原”牌商標也曾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然而記者調查發現,中原大化違規授權,層層轉包,默認小廠使用其品牌制售不合格產品,導致農業生產嚴重受損。
“名牌”化肥坑農,不增收反減產三成
買到大品牌假化肥的遠不只彭萬民一人。秦培川是王助鎮東郭村蔬菜種植大戶,家里11畝多蔬菜大棚用了“中原”牌化肥,辣椒長得又小又彎,最少減產30%;南樂縣楊村鄉袁莊村的武桂榮,花生地施了“中原”牌化肥,大片干枯死亡。
在記者走訪豫北的多個縣鄉村中,施用該肥料的農田都出現不同程度減產,特別是蔬菜種植損失嚴重。
接到群眾舉報后,濮陽縣工商局查扣檢驗了三類共31噸“中原”牌復合肥,均為不合格產品。
層層轉包,一出問題相互推諉
問題化肥外包裝上明確標有中原大化廠名廠址及“中原”品牌,多名農民也指認曾在銷售人員帶領下參觀中原大化廠房。但購銷合同上,除了“中原大化”字樣外,還蓋著“河南中原綠色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綠色肥業)的印章。這些問題化肥,到底出自誰手?
中原大化宣傳部門崔姓負責人表示,該集團以尿素生產為主,復合肥生產銷售已授權給獨立的企業法人濮陽大化工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工貿公司),對其質量問題并不知情。
那么綠色肥業又是怎么回事呢?工貿公司副總經理張思維說,工貿公司有3套生產線設備,一套自己使用,一套租給個人,一套便租給綠色肥業;但并不清楚綠色肥業是否實際生產“中原”牌肥料,反正被查扣的這批化肥不是工貿公司生產的。
“知名品牌遭層層轉包,生產銷售渠道混亂,不僅給問題化肥流入市場留下了可乘之機,也使得調查追責難上加難。”濮陽市工商局市場科科長高尚勛說。
關系亂套,違規授權須擔責
當記者提出對綠色肥業采訪時,中原大化及工貿公司負責人均表示聯系不上這個同在中原大化廠區內生產的合作企業。
濮陽市工商部門調查發現,工貿公司實際上是中原大化下面的一個勞務公司,其工作人員大部分是中原大化的家屬子女;中原大化改制后將部分生產線租賃給工貿公司,同時默認其使用自己的品牌;而更令人咋舌的是,工貿公司和綠色肥業其實是“兩塊牌子、一套人馬”。
“中原大化要給工貿公司這部分人有口飯吃,而綠色肥業實際上和工貿公司就是一家。這么亂套的關系,產品質量本就難以保障。一旦出現產品質量問題,幾家企業相互推諉,都不承擔責任。”濮陽市工商局副局長王社安說。
對此,大成律師事務所律師于丹丹說,根據商標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相關批復,中原大化必須對產品質量承擔監管責任,一旦產品出現質量問題,中原大化集團不能以已授權他人生產銷售為由推脫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