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時評論
毛建國
最近一個月里,汽車行業真實地感受到了“反壟斷”的威力。8月5日,克萊斯勒中國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發布消息稱,即日起下調部分產品和零配件的價格,零配件價格的平均下調幅度達到20%。有消息稱,此番反壟斷不僅涉及豪車品牌,一般的大眾品牌也會牽涉其中。(8月6日《每日經濟新聞》)
克萊斯勒方面相關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降價是為回饋消費者的長期支持,以及回應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和上海市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這番表態,被解讀為是克萊斯勒“服軟”。最近其他豪車也開始降價,更被解讀為巨頭們集體主動“服軟”。
如果“服軟”僅僅是指降價,那么包括克萊斯勒在內,一幫豪車巨頭們確實降了價,倒也能夠稱得上是“服軟”。可解讀這種“服軟”,就當前而言,起碼有著兩個維度,有著兩個啟示。
其一,汽車行業“不管不行”。以前,同樣一輛車,在國外很便宜,一到中國立馬價格猛漲。巨頭們對此的普遍解釋是關稅,不承認存在著壟斷和歧視。發改委的調查表明,銷售壟斷和價格歧視不僅存在,而且十分嚴重。現在,僅僅是啟動調查和約談,巨頭們就紛紛開始“服軟”,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市場不管不行。市場經濟不是放任經濟,放任不管,最終坑的是消費者,影響的是市場秩序。
其二,監管部門也別指望“一管就行”。現在洋巨頭們確實降價了,但這種降價真的是“服軟”嗎?或者說“服軟”到位了嗎?有網友感慨,有些巨頭的降價簡直就像在“調戲人”。比如,路虎攬勝加長版5.0巔峰原價359.80萬元,現在的價格是329.80萬元,所謂“優惠30萬”,連零頭都不到,即使降價后也是暴利驚人,也是中外市場差價驚人。
不僅是路虎,幾乎所有豪車都是如此。現在所謂的“服軟”,最多只能說是秀了一下態度,給有關方面所謂的一個面子。這些豪車的銷售壟斷,并沒有因此結束;這些豪車的價格歧視,依然嚴重存在。與其把這說成是“服軟”,倒不說是一種試水,是在等待有關方面以及輿論有何反應。這也提醒有關方面“宜將剩勇追窮寇”,壟斷調查還要進行下去,壟斷罰單該開就要開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