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記者 王子威
通訊員 劉香霞
市民肖先生將中山一房地產開發公司告上法庭,他表示其在買房時開發商的工作人員曾承諾,就算是購買二套房也可只交三成首付,可誰知在要簽合同時對方卻稱,需要肖先生夫妻離婚才可辦理。肖先生請求法院判令索回自己交納的5萬元訂金,日前得到了法院的支持。
被告
“購房者曾稱對辦理三成按揭的方法‘更為清楚’”
肖先生在法庭上主張開發商存在欺詐行為,惡意騙取定金。開發商則辯稱肖先生所述的三成按揭的情況根據合同是由他自己選擇的,在實際操作中即使肖先生妻子名下已有房產,也可以采取離婚的方式達到三成按揭的目的,只是看原告是否選擇該方法。開發商表示,原告在購房時曾稱對于辦理三成按揭的方法“更為清楚”,所以不存在欺詐,屬于雙方自愿。
法院認為,從商品房認購書對于付款方式的約定來看,實際上是按照首套房貸款方式辦理銀行按揭,而雙方在簽訂認購書時均明知原告不具備辦理首套房貸款的條件,認購書中付款方式的約定作為預約合同中的已決條款,將構成將來雙方達成確定性本合同的主要條款,在原告不符合首套房貸款條件的情形下,雙方約定的按照首套房貸款條件辦理銀行按揭的付款方式的合同目的顯然無法實現。因此根據法律支持原告解除商品房認購書的主張,判令被告開發商向原告肖先生返回購房訂金5萬元。
原告
“開發商說只交6000元公關費即可”
肖先生訴稱,去年10月1日,被告房地產開發商工作人員林小姐帶他們夫妻去看房,并承諾原告二套房也可只交首期三成按揭,原告只需交6000元公關費,被告會幫助其獲取七成銀行貸款。
當他要求看買賣合同時,林小姐就出示了市國土房管局的標準版《中山市商品房買賣合同》。肖先生見買賣合同是標準版,就在林小姐填好的《商品房認購書》上簽名,并刷卡交納了5萬元訂金。
認購書約定,肖先生認購中山市某花園34棟901房,總建筑面積131.98平方米,套內面積105.99平方米;該物業原價1467486元,折后樓價為120萬元,建筑面積單價為9092元/平方米。
2013年10月8日,肖先生去開發商處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時與其就《合同補充協議》內容產生爭執。經過仔細研究,肖先生覺得《合同補充協議》太過分便向開發商提出了修改意見。
開發商收到后拒絕了他的要求,并要求其在期限內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否則將解除商品房認購書,并沒收肖先生交納的5萬元訂金。因雙方協商未果,肖先生遂向法院狀告開發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