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展延拓寬中回歸傳統
摘得全國美展中國畫類惟一金獎的《兒女情長》,再度印證了近些年工筆畫外沿強勁拓展的勢頭。年內,工筆畫各種專項展依然是中國畫展的主角。6月 12日,以“精致立場”為主題的全國第二屆現代工筆畫大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展出了來自全國各地近500位藝術家創作的400余件作品。12月6日,以 “托古改制”為主題的當代工筆畫展在今日美術館展出,畫展集結了12位前衛性工筆畫家的數十件作品,“托古改制”的寓意也鮮明表達了這些畫家如何借用傳統 工筆語言進行當代性文化隱喻表達的嘗試。12月28日,以“多重空間”為主題的廈門全國工筆畫雙年展在廈門美術館舉行,畫展邀請當代富有探索性的39位工 筆畫家參展,并以“物性寓言”、“表情截屏”、“澄懷之境”和“花木悅容”四個專題對工筆畫藝術語言的潛性空間進行了探討。
相對于“水墨為上”的文人畫時代,“精工”已成為今天技術理性時代的審美崇尚。順應此種審美潮流,工筆畫一方面因汲取歐洲寫實繪畫語言而獲得極 為寬廣的現代視覺經驗表現,另一方面也因此種歐式語言的汲取而逐漸進入當代藝術語境,工筆畫成為當下最不確定、最具有變革性的畫種。“精致立場”的提出, 也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科技文明對于我們觀看方式與審美觸點的改變。的確,這個時代對于精工技藝的崇尚、對于圖像信息的消費,已衍化為一種閑適優雅的精神向 度和富麗精致的美學范式。獲得金獎的《兒女情長》固然以一種純厚的中國式家庭倫理觀的展現而博得人們的喜愛,但精致細微的寫實語言更表現出當代人的審美趣 味。寫實,在當下已不僅僅是一種造型語言,而是精致立場的一種審美呈現,是科技文明造就的讀圖時代一種最習以為常的美術生活經驗。
年內的其他中國畫大型群展還有:以“澄懷味象”為主題的第三屆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畫院院展,該展以文心哲思為基礎,強調用純凈的心性與筆墨來感 懷屬于時代的審美理想;以“多彩中國夢”為主題的2014中國百家金陵畫展(中國畫),是百家金陵畫展自創立以來的第十屆展覽,該展項業已成為當代倡導現 實主義美學理念的知名品牌;以“輯頁掇英”為主題的第三屆杭州中國畫雙年展,試圖以中國畫特有的冊頁形制來推動中國畫傳統的當下活化;以“寫意中國”為主 題的2014中國國家畫院年展,以年度展的方式呈現了國家畫院一貫倡導的中國畫寫意精神。相比于工筆畫的紅火,寫意畫顯得冷清式微,“寫意性”或“寫意精 神”成為美術界年度高頻詞。大家似乎都看到了當下中國畫存在的癥結,卻無力改變現狀。中國畫傳承與發展的路徑在經歷全面接受西學并發生了巨大變革之后,也 變得越來越游移不定。7月28日,由多家學術機構組織召開的中國畫學的傳承與發展學術研討會,就中國畫學的體系及傳承發展規律進行了深入探討,會上對中國 畫學核心價值觀展開的激烈論辯,或許揭示了人們今天對于中國畫學精髓的多種價值思考。
寫實作為當代中國的文化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