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隨著新政逐步落地,房地產市場交易活躍度提升,新房市場供應逐步呈現上升勢頭。不過,相比往年,開盤項目數還是略有下降。
據統計,4月本市有21個項目開盤,數量環比減少32.26%,同比減少38.24%,比去年同期減少三成多。其中,市內六區有4個、環城四區8個、濱海新區6個、遠郊區縣3個。這些項目中全新盤有13個,占總量的61.90%。專家預計,在政策利好的鼓舞下,4月開發商信心大為提振,項目營銷力度也會快速回歸常態,供應量將快速跟上,剛需及部分改善型需求短期內或將受鼓舞入市。伴隨著各大銀行政策落實,預計第二季度市場有望繼續回升。
環城項目仍為主流
數據顯示,2015年4月,天津有13個全新項目開盤,這些全新項目中市內六區4個、環城四區5個、濱海新區2個、遠郊區縣2個,全市全新項目比重與上月持平。從區域來看,4月預計開盤的項目中,環城四區開盤樓盤數量最多,位居第一,達到8個,占比38.10%。緊隨其后的是濱海新區,達到6個,市內六區位居第三,數量為4個。遠郊區縣的開盤數量只有3個,成為最少的區域。各區開盤放量與3月相比,除市內六區持平外,其他三大區均有不同程度減少。
業內人士分析,市內六區土地的稀缺性,決定了其價格居高不下,產品密度大、類型較少。于是,越來越多的“剛需”、“剛改”一族將置業的目光投向環城四區。隨著軌道交通日漸完善,環城區域發展迅速,配套逐步完善,價格低、環境好、性價比高,成為房地產市場的主流實屬必然。
大戶型有望逐步回暖
調查結果顯示,4月開盤產品類型多樣,不過仍以高層為主,占比達71.43%;其次是洋房,占比19.05%;另外還有少量別墅和小高層產品。而開盤戶型方面,戶型面積是55-280平方米,雖然跨度相當大,不過大部分產品仍以70-120平方米的中小戶型居多。可以看出,市場上“剛需”購房者仍是主要購買力。業內人士分析,從去年至今,樓市利好政策的實施提振了部分改善型及剛需人群的信心,進而拉升了交易量。新政的出臺,明顯加大了對“改善型”需求購房的支持力度,降低了其購買二套房的首付門檻,使得長期銷售不理想的大戶型房源開始受到關注,未來大戶型產品有望逐步回暖。
對于購房者關心的房價問題,DTZ戴德梁行天津公司研究人員認為,住宅市場去年始終在低位徘徊,供應壓力持續發酵。今年新的調控政策定調支持自住和改善型需求,信貸環境較去年明顯寬松,首付款比例、二手房交易稅負均已明顯降低,在政策疊加下,市場的短期回暖幾成定勢,去存化節奏明顯加快。然而從長期角度看,市場供求關系并未發生根本逆轉,房價并不存在上漲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