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多賺10萬塊”、“全民轉介,最高獎8萬”、“打賞3000大洋”……介紹別人買房也能賺錢?這樣的好事絕不是空穴來風。
近日,華商報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在西安樓市中,“全民經紀人”、“全民轉介”大行其道,這種模式到底如何操作?會給樓市帶來什么影響?買房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現象
置業顧問互相介紹客戶 樓市流行全民經紀人
“你看上這附近的房子,都可以來找我。”4月21日上午,在位于西安市鳳城九路的國會山售樓部,置業顧問熱情介紹附近的樓盤分布,“如果你有朋友要買房子,也可以介紹過來,我給你分成。”
不僅是城北,曲江的部分樓盤也不乏這樣的現象。21日下午,記者在雁塔南路的一個樓盤碰見了置業顧問張女士。她介紹說,在曲江這一片區,置業顧問互相介紹客戶的現象已非常普遍。如果客戶沒有看上這個樓盤,馬上就可以介紹給其他的樓盤。
剛一走出該項目售樓部,記者就被在路邊拉客源的小孫攔住了。小孫表示,他是代理公司的,在街上拉客源的行為,也可以稱為“轉介”,不同的是置業顧問是在室內工作,他則是在室外。“周圍的曲江香都、千林郡、中海等項目,我們都可以幫你介紹,而且還有優惠。”小孫說道。
原因
“坐等客戶”時代已經過去 賣房要多渠道銷售
說起“全民經紀人”,人們會把它和更早出名的“全民營銷”劃等號。華商報記者了解到,早在2012年,碧桂園、綠城即推出“全民營銷”,鼓勵全體員工和親友購房。
對房地產業內及相關行業人士而言,這種高額誘惑更是滿天飛。以西灃路某項目為例,開發商公開表示:朋友成交,轉介人享受5‰的激勵費,每成功轉介一套房,可得近萬元獎勵。“以前樓盤銷售人員的提成往往才千分之二。”易道顧問機構副總經理張計衛表示,現在房子不好賣,不排除銷售提成有所提高,但通過全民經紀人成交,返利肯定會更高。
“銷售人員待在售樓部等客上門是‘坐銷’。”張計衛說,坐銷的弊端是拓客渠道狹窄,銷售方還要承擔經紀人的培養成本,比如基本工資、社保、培訓費、管理費用等。而全民經紀人或全民轉介,只用付出銷售提成即可。
“全民營銷和全民經紀人是兩個概念,如今卻嚴重混淆。”張計衛表示,全民營銷是一些房企長久以來的傳統,即鼓勵全員參與銷售。全民經紀人則源于去年以來樓市下滑、拓寬銷售渠道的嘗試,同時也夾雜著利益導向在里面。
“現在的樓市,找客戶比以前難了,開發商和代理公司調動所有的資源來拉攏客源,最終目的還是為了促進成交、獲取自己的那份傭金。”雁引路的一家樓盤的銷售顧問劉先生說,現在客戶理性了很多,會綜合比較下才能決定是否購買,這樣的情況下,置業顧問就得動動腦筋了。“買房人還是有的,不買你的,并不代表也不買別人的,協同作戰的背后,大家還是看重了彼此客戶帶來的額外收益。”
問題
分成糾紛或難以避免 有市民稱不好意思“殺熟”
有業內人士指出,以全民經紀人的方式,發動各方力量促動成交,雖然有助于拓寬銷售渠道,但正因為涉及錢,由分成帶來的問題不可避免。
“說好成交后就給2000元購物卡,可是去年至今已經快一年了都沒有兌現。”在雁塔南路某小區居住的劉阿姨說,看到自己所住的小區在搞“全民營銷”,只要介紹親戚朋友買房,成交后就給購物卡。就介紹親戚在自己的小區買了房子。“房子買了,可當初承諾的獎勵,至今都沒有兌現。所以,感覺這種行為很不靠譜。”
“對管理成熟的房企來說,分成問題容易規避。”曲江漢華城營銷總監張浩說,如果開發商自己都沒有想清楚、缺乏行之有效的機制,跟風去推全民經紀人,就可能帶來糾紛。這就好比一家樓盤有兩個代理商,分別帶來兩個客戶,客戶卻是夫妻關系,錢該給哪個代理商?按照首訪原則,誰先訪問就給誰。
“全民經紀人帶來的客戶,成交后到底算誰的很難認定。”有開發商坦言,如果推薦人是銷售人員,他私下提供的客戶信息不是從自己的朋友圈而來,而是由職務便利獲取,這些信息屬于銷售個人還是代理公司也有待商榷。
盡管高額轉介費誘人,但也有業內認為,能拿到手的還是少數。一方面,能給出特別高額轉介費的項目往往是滯銷的戶型,此類產品的成交量本來就有限,購房需求難覓;另一方面是朋友間介紹買房,不少人礙于情面,不好意思賺這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