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成立業主委員會后,過去由物業收支的公共收益應移交給業委會。然而,執行起來難度卻不小。昨日,江漢區北湖街兩湖總都小區新成立的業委會向本報反映,幾次向物業討要原本屬于全體業主所有的11萬元公共收益,遲遲得不到落實。
小區安防系統癱瘓急需維修經費
兩湖總都小區是江漢區一個有著8年歷史的小區,按照全市部署,今年小區新成立了業委會。業委會經過征詢意見,認為當務之急就是盡快整修小區已經癱瘓的安防系統。據業主反映,小區這種“不設防”狀況,致使近幾年發生過綁架、盜竊等多起案件,由于監控壞了,有的案件至今未能破。
業委會多方尋找電子工程公司,通過競標產生小區修復安防系統的公司,總計費用12萬元。
這12萬元維修費從哪來呢?業主們認為,小區公共維修資金是房屋的養老錢,不能過早動用,應該向物業公司討要原本該屬于全體業主所有的小區公共收益。
11萬公共收益物業答應移交卻不執行
據了解,小區公共收益屬全體業主所有,收益來源最大兩塊是停車費和廣告費。一般來說,規模大一點的小區一年公共收益可以有數十萬,可維持小區一些日常公共支出。
兩湖總都小區一位業委會委員說,在業委會成立前,小區歷年的公共停車費收益大概有40多萬元。于是,業委會與物業交涉,經查,除去電梯等大保養費用和一些其他開支,公共收益尚余11萬元。經過雙方多次協商,在3月份達成協議,物業同意將11萬元的公共收益分批移交給業委會。然而,一個多月過去了,物業遲遲不履約。
打官司費時費力讓業委會犯難
業委會多次向北湖街的街道、居委會、江漢區房管局反映情況,相關部門給予的答復是“正在與物業公司協調”。律師吳良濤說,街道、居委會只有協調作用,并無強制力,房管部門對物業公司有監管職能,但行政管理并沒有強制力,建議業委會通過起訴物業公司方式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對于打官司這條路徑,業委會委員們雖然認為可以勝訴,但又顧慮:他們都是兼職搞業委會,時間和精力都不夠。另外,這還涉及花一筆錢聘請律師,要得到多數業主同意簽字,費時又費精力。
“為什么我們業主要回原本屬于我們的錢這么難呢?”一位業委會委員說。
關注>>>
物業公司入不敷出 挪用公共收益現象普遍
小區業委會成立后,發現物業公司把小區公共收益據為己有,這種情況在武漢比較普遍。出現這一狀況,除了個別物業中飽私囊外,與目前全市物業經營困難有直接關系。
武漢資深小區業委會主任馬豹子說,小區公共收益來源不少,其中,最大兩塊是停車費和廣告費。一個小區一般可停300輛—500輛車,按停車費每月100元算,一年停車公共收益就是三四十萬元,減去物業公司服務費,保守估計,屬于全體業主所有的停車收益可以有一二十萬元。另外,電梯、小區道閘、路旗等各種形式廣告,一年也可以有幾萬元。這都屬于全體業主所有,可以維持小區一些日常公共支出。
但是,這些公共收益常被物業公司挪用。一位小區物業負責人說,雖然現在物業費放開價格,進行市場議價,由于得不到多數業主同意,因此我市物業費普遍停留在10年前的水平,而物業公司的人工成本等費用漲了兩倍,使得物業行業出現“虧損多贏利少”局面。為了維持經營,在很多業委會缺失、缺乏業主有效監督的小區,物業公司就通過公共停車費彌補成本快速上漲壓力。
按照全市部署,今年全市小區業委會要應建盡建。新成立的業委會,可能會碰到類似“公共收益討要難”問題。一些業委會主任稱,希望有關部門盡快研究這個問題,避免公共收益成了“狗肉賬”。 (記者馬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