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剛剛過去的4月,可是說是全國樓市的狂歡。受“3·30”樓市新政影響,“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的樓市成交量大漲,環比上漲都在40%以上,上海更是出現了六年來的成交新高。
所謂的“3·30”新政,指的是今年3月30號,中國人民銀行、住建部和銀監會三部委聯合打出的一系列振奮樓市“組合拳”。其中包括將二套房首付比例下限降至四成,賦予銀行二套房利率自由定價權,同時將首次和二次購房公積金貸款首付成數分別降至兩成和三成。
市場中,有人把“3·30”新政比喻為“救市良方”,也有人把政策看作是給低迷房的地產市場注入的“強心針”。如今一個月的時間已經過去了,在這一劑藥的作用下,一線城市對政策反應迅速、市場已呈回暖跡象,而二、三線城市反應則較為滯后,不同城市房地產市場的分化依然嚴重。
數據顯示,在新政發布后的半個多月時間里,全國35個重點城市的524家銀行中,有164家落實新政,不同程度地降低了二套房首付成數,占銀行總數的31.3%。同時,從統計數據來看,銀行的二套房貸款利率沒有明顯的下行趨勢,基準上浮10%仍為二套房貸款絕對的主流利率。
中原地產市場研究總監張大偉:各地執行的銀行信貸政策和央行都是有所差別,基本上都是首付降低到五成左右,但是利率央行規定的是可以根據風險定價,但是現在基本上還是維持在1.1倍。
盡管“3·30”新政沒能完全落地,但它仍像一個指揮棒,給低迷、混沌的樓市指出了一個方向,看到了一絲亮光。我們就從成交量、價格、未來走勢,這三個方面來分析:
1、成交量
成交量是衡量房地產市場活躍程度的重要指標,往往也是價格變化前的風向標。那么,新政出臺后,樓市整體成交量情況如何?答案是,變化“立竿見影”。北京西城區一家中介公司告訴記者,現在的成交數字是去年同期的三倍。
記者:成交量一直在上漲嗎?
鏈家地產中介:一直在持續,現在還在持續的呢。比如去年同期我們這個片區鏈家共賣1000套房子,現在就得賣到3000套,成交量特別大。
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總監張大偉一連使用了五個“高點”,來介紹一二線城市的成交量。我們可以想象腦海中那個上揚的紅色“箭頭”。
張大偉:以上海為例,出現了最近五年的一個歷史高點,以北京為例,北京二手房的成交量也是2013年3月以來的一個高點,深圳二手和新房都是三年來的高點,南京等等都是2013年年末的高點。整個一二線城市的成交量都達到了2013年年末以來的高點。
不過,相比一二線城市成交量的節節攀升,三四線城市的成交量卻并不樂觀。
我愛我家副總裁胡景暉:差異還是比較大的,北京的二手房交易量是突破了1.7萬套。應該是25個月以來的新高,要比正常月份多了三四千套的水平。三四線城市中,一些“睡城”、“鬼城”中的交易量確實不大。
2、價格
消費者對樓市中什么最敏感?無疑是價格,新政出臺的目的,就是進一步刺激房地產消費,特別是二手房領域。現在成交量已經聞風而動,價格又會怎樣? 在深圳市福田區,新政實施沒幾天,敏感的二手房房主,就開始不同程度地漲價。當地某房地產中介說,超過七成的二手業主正在提價,一般在十萬元左右:
深圳某房地產中介:基本上調價在十萬左右,甚至有些調整到二十萬,都不等,也希望業主方能夠理性對待這些政策,因為國家出臺這些政策是為了讓更多的剛需能夠入市買房。
我愛我家副總裁胡景暉表示,整體而言,受到新政的刺激,樓市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帶動下,房價出現了小幅上漲。
胡景暉:從價格上,大部分城市出現了一個環比的小幅上漲,同比去年的同期很多城市還是下降的。整體上,改善型需求明顯進入市場,交易比較活躍,價格也改變了原有“穩中有降”的態勢,從環比上是“穩中有升”的態勢。
不過,對三四線城市而言,由于人口規模、購房需求、房地產庫存等多原因,新政之下,和成交量一樣,房地產價格依然相對穩定。
張大偉:證明了隨著樓市進入新常態,市場庫存積壓等等,由于一些城市缺乏人口的流入,導致去年9.30政策,甚至是今年的3.30政策刺激,對于三四線城市的影響不是很樂觀。一線城市可能出現新一輪價格的上漲,而三四線城市的價格還是相對比較平穩的。
3、未來走勢
智者見落葉而知天下秋,履薄霜而知堅冰至,新政實施已經整整一個月,目前的樓市現狀或多或少映射出了將來的走勢。業內人士認為,即便“3·30”新政的刺激,有分化仍然是全國房地產市場的一個趨勢。
中聯鏈家地產二手房研究中心總經理肖小平:我們覺得在未來三個月內,保持現狀一個量價上漲的局面是非常有可能的。因為深圳的情況不等于全國的情況,所以如果大家要異地置業的話,可能還是要分開來看。
中原地產市場研究總監張大偉繼續使用了“分化”這個詞來判斷未來的樓市。
張大偉:分化還會繼續,在4月份各地還出臺了一些公積金政策,這些政策的影響還會延續到五月份,因為在五六月份不排除繼續有降息降準的可能性,所以整體市場來說,一二線城市已經進入到一輪復蘇期。
在胡景暉看來,對于二、三線,甚至是三四線城市,要綜合城市發展、區域定位,以及國家戰略中的位置等因素,來考慮當地的房地產發展。
胡景暉:區域還是有差異的,原來屬于資源開采型的或者以后透支了購房需求的城市,如果沒有產業或者未來預期的話,交易量很難有起色。包括像一帶一路,互聯網+,創造新的就業就會有新的就業亮點的話,再結合房地產政策,市場復蘇就會好一些。記者張棉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