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駐澳大使在主流報紙發文:新常態為中澳帶來新機遇
中新網悉尼5月4日電 (記者 賴海隆)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馬朝旭4日在澳主流媒體《澳人報》發表了題為《中澳合作:新常態帶來新機遇》的署名文章。
文章對澳各界人士近來普遍關注的中國經濟形勢和走向,以及中國經濟減速對澳大利亞經濟是否會造成影響做了詳盡的解答。
文章說,當前,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從要素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經過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長,中國經濟增速有所放緩,正轉向中高速增長模式。去年,中國經濟增速為7.4%,今年預計為7%左右。
文章例舉了澳前外長卡爾的話說,“中國經濟如保持7%的增長,經濟體量也仍要高于幾年前保持10%增速時的水平”。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第一季度實現平穩開局,GDP增幅7%,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仍遙遙領先。
文章還表示,速度并非中國經濟的全部,看中國經濟還要看結構、看效益。中國目前經濟結構更加優化,國內消費貢獻度上升,服務業發展步伐加快,目前占GDP的48%,更多資源配置轉向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領域,旨在改善民生,中國經濟狀況更好了。
文章承認,由于本世紀以來的中國經濟增長推動了澳礦業繁榮。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全球初級產品價格下跌,對澳經濟的確帶來挑戰。但文章同時強調,中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是長期的,對鋼鐵的需求是剛性的,澳鐵礦石在中國仍有巨大的市場潛力。
文章指出,2014年,澳鐵礦石對華出口達創紀錄的5.48億噸,同比增長31.6%。目前,澳也在推進經濟轉型。隨著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對服務業、農業、金融、新技術等領域需求將大幅上升,而澳在這些領域擁有優勢。
文章說機遇就在那里,關鍵是能否抓住。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中澳合作面臨三個重要機遇:一是雙邊自貿協定即將正式簽署、批準、實施。這將為提升中澳經貿關系水平注入新的動力。二是澳以意向創始成員國身份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中國期待同包括澳在內各方一道努力,將亞投行打造成一個實現互利共贏和專業、高效的基礎設施投融資平臺,為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發展做出貢獻。三是“一帶一路”。習近平主席提出并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進一步闡述了“一帶一路”合作倡議。“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點方向之一是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南太平洋。澳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重要國家。中澳兩國可以發揮經濟、技術、資金、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互補優勢,推動構建中澳全面戰略伙伴關系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對接,為兩國各自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強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