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15日發布的“2015年1-6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和銷售情況”顯示,雖然前6個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持續下行,但商品房銷售卻出現了量價齊升、整體回暖趨勢。市場人士分析認為,在前期改善型需求集中釋放的背景下,三季度樓市或將步入成交淡季,呈現溫和縮水態勢。
全國樓市仍在“去庫存”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1-6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43955億元,同比名義增長4.6%,增速比1-5月份回落0.5個百分點。
克而瑞信息集團董事長丁祖昱表示,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依然沒有擺脫2013年12月以來的下跌態勢,與2014年上半年的14.1%相比,今年前6個月該數據下降了近10個百分點。
易居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新開工和房屋竣工面積下降的同時,商品房待售面積依然在增加說明,全國房地產市場整體依然處于“去庫存”周期中。據廣發證券統計,北京和廣州的住宅消化周期為17個月。
一二線城市購地金額創新高
作為分析房地產開發投資走勢的重要先行指標之一,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增速今年以來首次由負轉正,1-6月份,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58948億元,同比增長0.1%,而前5個月為下降1.6%。該指標“轉正”也反映出未來房地產開發投資的增長潛力。
嚴躍進認為,房企到位資金增長的動力一是房屋銷售規模的增加,促使個人按揭貸款規模增加,這是房企資金回籠的主力;二是房企銷售業績看好,投資者信心回歸,因此通過各類金融工具融資的規模增加;三是6月貨幣流動性進一步釋放,如存貸比考核取消釋放了銀行信貸投放空間,央行同日實施降息、降準政策等,使房地產企業資金面進一步寬松。
據億翰智庫統計,6月,恒大、中海、保利等標桿房企上半年銷售業績同比漲幅也分別達到16%、11%、8%。恒大甚至完成全年銷售業績目標的60%,九龍倉也完成了59%。
中原地產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20大標桿房企在一二線城市購入土地金額高達1342億元,占所有土地支出的90.1%,創歷史新高。
未來走勢存有爭議
丁祖昱說,自去年二季度至今年一季度,樓市成交持續低迷,全國房地產整體銷售處于負增長通道。進入二季度后,在“330新政”、降息降準、地方公積金政策調整等多重利好影響下,商品房成交逐月走高,回暖趨勢不斷加強。
易居房地產最新發布研報指出,二季度以來,商品房銷售面積增幅曲線幾乎呈現直線上升路徑,反映了市場成交已經走出了低迷的格局,并處于復蘇態勢。
但上海中原地產研究咨詢部高級經理盧文曦認為,由于目前面臨較高的成交量透支太多購買力,購房熱情有降溫苗頭。樓市下半場房企需要重新蓄客,因此也將對供應節奏進行調整,預計后市成交會呈現溫和縮水的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