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房地產界,他們已是一支不小的力量
閩系房企會給杭州帶來什么
□本報記者 許曉蕾
繼京派、粵派、海派等各地派系房產,在房地產行業中立足穩健發展后,近年來,閩系房企異軍突起,以黑馬之勢,迅速席卷了全國。這其中,部分房企也踏入了杭州。
但是,經過幾年的發展,福建房企似乎并沒有給杭州留下一個值得反復回味的經典作品。不知,泰禾的“杭州院子”,能否成為閩系房企在杭州的代表作?
高調拿地低調銷售
陽光城、融信和寶龍三家,可以說無論是拿地還是操盤,“福建”氣質都比較強。
從拿地方面來說,這三家開發商都非常高調,只要看上了,就不惜一切代價去爭奪。三個開發商首進杭州的代表地塊,不是區域“地王”,就是高溢價率,賺足了眼球。
2010年11月,寶龍力克眾多競爭對手,以10281元/平方米的價格摘得了下沙地塊,刷新了當時下沙樓面價之最。2013年11月,陽光城以11395元/平方米的價格,摘得蕭山風情大道西地塊,溢價率高達34.06%。2013年9月,融信以14971元/平方米的價格,摘得藍孔雀地塊。2014年1月,融信又以25785元/平方米,再加1.6萬平方米保障房的價格,高調摘得杭師大地塊。
三家開發商中,寶龍在杭發展的足跡算不上順利。對不少從下沙畢業的大學生而言,讓他們記住寶龍的,可能不是寶龍的房子,而是寶龍的“房鬧”。自2012年開始,寶龍的投訴和“維權”就一直在上演。其實,寶龍當時是希望在杭州打造一個大型商業綜合體的,也是為下沙的大學生們增添一個聚會娛樂的地點。
然而,事與愿違,由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樓市調控政策,投資客和異地購房者最集中的下沙成了重災區,寶龍的絕大部分客戶群體都失去了購房資格。再加上寶龍品牌還沒有得到杭州市場認可,所以項目由原本的商業中心變成了“維權中心”。
幾經折騰,下沙寶龍城市廣場總算順利交付并開業。不過,與當初設想的“標桿”相比,是相去甚遠了。下沙商業標桿的大旗,寶龍沒有扛起來。
融信在杭之路也并非一帆風順。
入杭的首個作品——融信藍孔雀,由于板塊共鳴太弱,即便號稱已經簽約響徹上海灘的華師大附屬學校,依然沒有太多人買賬。開盤一年以來,項目目前仍有575套房源可售,占總房源套數的一半以上。
不過,隨后的“融信杭州一號作品”,位于原杭師大地塊的融信杭州公館為這家開發商扳回一局。根據開發商提供的數據,樣板房開放一個月樓盤即認籌600組, 銷售達到13億。這個數據還有待透明售房網權威數據佐證,但其在市場上的影響力,已經逐步形成。
紛紛邁出全國性步伐
入杭最早的,也是最早走出福建的,就是世茂。這家企業在杭的發展戰略和其全國路數類似,基本沒有太多福建企業的身影,反而更像一家上海企業的作風,產品更加精致,作風更加穩健。
從產品來說,從下沙的世茂江濱花園、世茂廣場,到濱江的寰宇一號(與中海合作,由中海操盤)、錢塘帝景、世茂之西湖和余杭的世茂西西湖,再到城東的世茂東壹號和最近的世茂天宸,世茂在杭州的作品并不少,并且同時囊括了住宅和商業。
世茂在其他城市以建造豪宅著稱。但是,世茂在杭州的項目,除了世茂天宸,其他項目都主要面向剛需,豪宅營造專家世茂,它在杭州的豪宅領域還有待通過具體的產品來為自己正名。
與世茂最像的,應該就是旭輝了。目前,旭輝和世茂的總部都已經遷到上海,這也是不少福建房企最近正在做的事情。
但是,與世茂相比,旭輝大舉進軍杭州的動作,還是有點閩系房企的影子。好在,旭輝一早就學會了風險分擔的方法,拉攏了恒基中國和綠地兩個合作伙伴。近期,旭輝又抱上了龍湖春江系的大腿,合作開發了龍湖旭輝春江悅茗。
■記者手記
閩系房企
能否征服杭州
□本報記者 許曉蕾
近幾年來,包括陽光城、泰禾、融信、正榮、金輝、融僑等諸多福建房企異軍突起,一躍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從全國范圍來看,福建房企普遍具有銷售規模迅速攀升、土地市場強勢擴張、財務杠桿急速膨脹等特點。
從近幾年的房地產企業銷售TOP50榜來看,閩系房企隊伍迅速擴大。除了穩居前10位的世茂之外,旭輝、泰禾、正榮、金輝、陽光城等也紛紛入選。上述這些企業,也都是近些年各大城市土地市場上的黑馬。為了支撐企業的持續發展,閩系房企紛紛走出福建,放眼全國,不惜重金購得不少高價地塊,賺足了業內的眼球。
原本,按照開發商設定的高周轉節奏,強勢拿地意味著銷售規模的迅速攀升。但是,部分開發商沒能準確判斷市場,導致不少高價項目囤積在手里,一下子沉積了大量的資金。杭州市場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杭州市場本身是一個成熟的市場,但同時也是一個有不足的市場。所謂成熟的市場,是杭州已經集聚了全國絕大多數外來房企,這些企業紛紛在這里各顯神通,競爭異常激烈。而所謂有不足的市場,是杭州部分地區的供需已經嚴重失衡,供應量過大,導致該區域的所有項目都成了雞肋,開發商除了打折降價,似乎別無出路。
在這個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閩系房企能否踩準節點往前走,仍是個未知數。
但是,我們仍然希望,在杭州的閩系房企,能在泰禾“院子系”產品的帶領下, 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路,給杭州留下更多值得反復回味的經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