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擁近10萬個商位的小商品城(600415),見證著義烏市場的成長。義烏市場轉型升級的成效如何?商位租金的漲跌是一面鏡子。
證券時報記者獲悉,今年6月以來,義烏國際商貿城進口商品館啟動了新一輪的招租,已經完成招租的2/3商位中,租金整體上漲3~5倍。另外,“一區東擴項目”預計今年10月正式開業,在即將啟動的招租中,租金將在目前定價基礎上加上市場化比重。
漲租金挑商戶
義烏國際商貿城,是小商品城旗下的最主要物業。朱辛平負責著商貿城五區的招商工作,商戶生意的好壞,市場租金的高低,他自然最有感受。
“今年6月以來,進口商品館啟動了新一輪的招商,租金也進行了調整。原來進口館商位的租金,平均300元/平方米,這一次普遍上漲至1200元/平方米,位置好的區域漲至1800元/平方米。”朱辛平對證券時報記者稱。
租金漲跌是物業所有方——小商品城做出的決定,但能否成功執行,還得看市場買不買賬。負責招商工作的朱辛平告訴記者,“進口商品館的商位一共是374個,招商工作9月份結束,目前只剩下40-50個沒有出租出去。”
尚未成功出租的商位,并非是沒有商戶愿意承租,而是小商品城在此次招商過程中,執行了一套嚴格的篩選制度。
朱辛平稱,這次入駐進口館的商戶,主要是2015年義烏進口商品博覽會達成合作意向的采購商。此次進口館的招商,主要根據企業報關單、商品競爭優勢等因素決定。從目前入駐商戶的情況來看,絕大部分是國外產品的一級代理商。
據介紹,今年6月初,小商品城舉行2015年義烏進口商品博覽會,其中參展企業1500家,90%來自境外。在4天展會期間,參展企業和采購商達成的意向代理超過1萬項,參觀和采購客商累計達17.6萬人。
租金市場化大勢所趨
小商品城以開發經營義烏中國小商品城為主業,目前掌管著義烏國際商貿城、篁園服裝市場、賓王市場、國際生產資料市場等,市場經營面積約600萬平方米,商位數約10萬個,其中義烏國際商貿城營業面積400萬平方米,商位約7萬個。
小商品城的收入,主要是向旗下近10萬個商位收租。目前,義烏國際商貿城的普通商位租金是2000~3000元/平方米/年,單個商位的面積8平方米~15平方米。換而言之,義烏市場的繁榮與否,決定著小商品城收入的高低。
近年來,隨著全國各地商品市場建設步伐的加快,同類型市場的競爭加劇。同時,隨著電子商務等新興商業業態的快速發展,商品交易市場面臨的競爭日趨激烈,義烏國際商貿城也陷入困境。
迫于商戶的生存壓力,2014年4月,小商品城發出了下調租金的通告,即公司下屬國際商貿城五區市場和篁園服裝市場原三年期商位的使用權于2014年4月19日到期,公司通過前期綜合調研,決定由原協議使用權人辦理下一輪使用手續,但租金相應減少近1.79億元。
熟悉小商品城的投資者都知道,義烏國際商貿城進口商品館商位數量有限,此次租金的漲跌不足以影響到小商品城的業績,但其傳遞出的信號不容忽視。至少從側面說明,義烏國際商貿城租金止跌回升的苗頭已現。
實際上,不僅是進口商品館的漲租已成事實,即將招商的“一區東擴項目”也值得期待。2012年啟動的一區東擴項目,位于義烏國際商貿城一區市場東面,項目總用地面積8.15萬平方米,項目總建筑面積為21.54萬平方米,商位數2892個。目前,項目建設已進入收尾階段,預計今年10月義博會期間開門營業。
雖說一區東擴項目的招租政策尚未出臺,經營戶也不希望漲租,但隨著義烏市場轉型升級成效的顯現,“一區東擴項目”租金的高起點定價是市場的普遍預期。諸多經營戶反映,目前,小商品城一區市場的年租金,每個商位也就3萬~5萬元,但是市場上的二房東,早已把商位租金炒到百萬的天價。一區東擴項目的租金,沒有道理與現在一區市場一個水平。
義烏市場相關人士對記者稱,義烏國際商貿城的租金市場化,是義烏市場的發展方向。即將啟動招商的一區東擴項目,屆時在目前定價基礎上,加上市場化比重是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