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22時,市住建委、通州區聯合發布《關于加強通州區商品住房銷售管理的通知》。通知要求,只有無房的京籍家庭,已有一套住房、但在通州落戶3年及以上的京籍家庭,已有一套住房、近3年在通州連續繳納社保或個稅的京籍家庭,以及在北京沒有住房且近3年在通州連續繳納社保或個稅的非京籍家庭這4種家庭,才能在通州購買商品住房。
關于通州商品房限購政策,有業內人士稱,這是迄今為止最嚴厲的限購政策,也是全國首個針對直轄市局部區域出臺的限購政策。而且,這一政策即日起立刻施行。
京籍購房人有房就會受限
這份《通知》稱,為促進通州區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經市政府批準,8月14日,市住建委、通州區人民政府聯合發文,決定加強對通州區商品住房銷售管理。
這份文件,直接影響到一部分京籍家庭不能再購買通州的住房。《通知》稱,對已擁有1套住房、無法提供在通州區落戶滿3年及近3年在通州區連續繳納社會保險和個人所得稅證明的本市戶籍居民家庭,暫停銷售通州區住房。
“這一舉措,是現行限購政策的升級。在現行的本市戶籍家庭限購2套、外地及單身限購1套的整體政策框架下,對通州采取的更高要求。”北京房地產業協會秘書長陳志說,這種措施,直接提高了區域購房門檻。
非京籍須“滿五”“滿三”
昨日晚間,關于通州區抬高限購門檻的消息一經發布,引發了一些市民的疑問。文中稱,非京籍在通州買房需要在通州“滿三”,而此前在京買房的要求是“滿五”,這是否意味著通州向非京籍家庭降低了門檻?
“這種理解并不準確,《通知》中還有一句話,叫商品房銷售管理其他規定不變。這意味著,在通州購房的非京籍人士,要同時滿足在京連續5年繳納社保或個稅,以及在通州連續繳納3年社保或個稅的要求。”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說。
根據規定,無法提供近3年在通州區連續繳納社會保險和個人所得稅繳納證明的非京籍居民家庭,將無法在通州購房。
差別化政策保證通州“剛需”
昨天,一位業內人士分析,通州區開始施行的限購新政,是在全國范圍內首次出現的、在一個城市內區域性的加強版限購方案。
對此,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次限購升級,只針對市場偏熱的通州區商品住房市場,通過合理抑制通州區域的住房投機投資,給過熱的通州區商品住房市場“降降溫”。
“新政著眼于優先解決通州本區居民的住房問題,保護他們的住房消費權益。”這位負責人說,“加強版”政策的目的仍舊是優先滿足本地需求。
可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很多人可能會計劃遷到通州工作和生活。他們怎么辦呢?
“所以我們對在通州區的納稅、社保年限進行了要求,政策符合解決居住需求的迫切性、合理性原則。”這位負責人說。
近期,通州區新房、二手房成交量都有大幅上漲。對此,市住建委和通州區政府稱,《通知》實施前,已在網上成功提交了購房資格申請的購房人,其交易將被算作“在途交易”,不會受到影響。
政策出臺為控“炒房”苗頭
這樣的政策為何會在這個時間點出臺?又出于哪些目的?在政策發布后,記者連夜對此事進行了追訪。
近期,市住建委主任徐賤云做客城市管理廣播時曾表示,受到非首都功能疏解消息的影響,通州區房地產市場開始熱炒“副中心”概念,部分開發商甚至捂盤惜售。
來自市住建委的新建商品房數據顯示,2015年以來,通州區新房成交單月套數分別為644套、243套、434套、543套、674套、1654套和1775套。總成交金額一度在2月出現低點,單月只有6.73億元;而到了上月,這一數據猛增到了46.86億元。
來自北京房地產業協會的數據也顯示,從2011年1月以來,通州區占到全市成交面積的百分比也出現過大幅波動。2011年7月時,通州區當月成交面積占比只有全市的2.4%,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年初也不過是在十分之一左右浮動;而到了6月之后,通州區新房成交套數、面積占比居然占到了全市的五分之一強,相當于全市每賣出4到5套房子,就有一套在通州。
“通過這些監測數據我們可以發現,通州區房地產市場已經出現了購房投資甚至投機的苗頭。”北京房地產業協會秘書長陳志說。
他分析稱,通州區建設市行政副中心,是個漸進的過程,過快透支政策利好,過多吸納不合理住房需求,都不是合理現象。
“而且,這次限購升級只針對市場偏熱的通州區商品住房市場,其他區縣、其他房屋類型沒有變化。”陳志認為,這種差別化的政策符合房地產宏觀調控的分類調控精神,對不同區域、不同類型市場差別對待、對癥下藥。
“市政府部門首次和區縣政府聯合發布通知規范市場,能體現出北京市對副中心建設和穩定通州房地產市場的重視,已經到了相當高的程度。”陳志說。本報記者 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