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安保要從多方面加強
街頭配電子鑰匙不看任何證明 春城晚報記者 翟劍 攝
3年前,昆明盤龍江邊一小區開始采用電子門禁,從以前的傳統鑰匙開門變為只需將一個外形很像小“葫蘆”的電子鑰匙貼在門禁上,就能開門。“裝在包里,不沉,還美觀。”很多業主為這種高科技產品高興,但陳先生發現,這種鑰匙在外面也能配。警方也提醒市民,電子門禁發揮的是一種安全提示作用,從技術方面來說比較脆弱,高估電子門禁作用會增加小區安全風險。關鍵是要把小區物業工作人員、保安、業主科學有效地組織起來,與電子門禁技術相互配合,形成真正的“安全門”。
【體驗】電子鑰匙1分鐘就能配好
看似高科技的電子鑰匙是如何被破解的?記者攜帶一把所居住小區的電子鑰匙前往配匙攤位。攤主看過后說:“先配了看,如果不行回來退錢。”配制電子鑰匙的設備只有一部電話座機大小,他先將原裝鑰匙放入平臺讀碼,10多秒后,讀碼完成,此時放入一把新的藍色小“葫蘆”狀電子鑰匙寫碼,1分鐘就完成了,收費15元。
記者走訪發現,在栗樹頭巷、圓通北路、圓西路等巷子和街邊都有提供配電子鑰匙的攤點,配制電子鑰匙均無需出示任何證明,收費起價多為15元。一攤主說:“你只要把卡拿過來就可以配,最低價格15元,越復雜的卡價格越高。一分鐘就可以幫你配好。配了之后用不了的話,你可以拿回來,我們幫你再調配。”當記者想要進一步了解配卡的原理時,幾位攤主均表示:“你要配卡就把卡拿過來,不配的話不能告訴你。”
此外,在本地一些網絡論壇上,也有人招徠電子門禁卡配制業務,收費10元起價,并稱如卡不丟失,第二年破解費用減半。甚至還有網友表示,在淘寶網上買個設備就可自行配制。記者搜索發現,這些設備價格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應用領域則包括了門禁卡、考勤卡、停車場配卡等,一個機器能讀寫3萬次;而空白的門禁卡每張僅需0.6元左右。
【物管】高級門禁卡配了也不能用
記者走訪了昆明多個小區的物管公司,有的物管公司對所管小區的門禁系統比較自信,明確表示電子門禁不是想配就能配的。也有的物管公司認為,門禁卡只是小區安保措施的一個方面,并不是全部,安保是從多方面進行的。
“云南印象”小區的物管介紹,該小區C區兩年前安裝了電子門禁卡,連業主乘電梯都需要刷卡才能啟動電梯。同時,電子門禁卡只能在物管處配制,在其他地方配的無法使用。如果是業主本人來配制,物管都認識業主,無需攜帶其他證明。如果是業主的家人或者承租人就得帶房本來查驗。
在走訪中,凱旋花園等物管均表示,鑰匙保密性較高,私自配制無法使用。記者在淘寶上搜索發現,很多電子門禁產品的說明中都注明:如遺失電子鑰匙或需新添配制,需聯系廠家才能解決。
【法規】沒有電子鑰匙專項管理
哪怕存在一絲漏洞,都會給業主安全帶來隱患。但記者查閱有關資料,卻未發現有電子門禁卡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
去年11月15日,昆明出臺了《昆明市鎖業服務業治安管理辦法》,明確要求對開鎖服務業嚴格把關,更要求開鎖匠持證上崗。但對電子鑰匙的配制沒有涉及,更未要求配制人出示有關身份證明。
有市民表示,只有寄望于商品房屋租賃管理有關規定,能規范管理出租戶的電子鑰匙使用,當中明確要求房屋租賃雙方當事人應辦理房屋租賃登記備案手續,載明出租人和承租人的姓名或者名稱、有效身份證件種類和號碼,出租房屋的坐落、租賃用途、租金數額、租賃期限等。一旦發現問題,可藉此追責。
【協會】管理以教育規勸為主
針對電子鑰匙私配現狀,昆明物業管理協會秘書長唐曉林表示,昆明一些老小區已經升級使用電子門禁,在新建小區中,也差不多有30%配套了電子門禁。作為一種高科技物管手段,電子門禁的使用無可厚非。但在業主的具體使用中,私配電子鑰匙的確存在影響其他業主安全的可能。目前,在物業管理條例和其他法規方面對電子鑰匙的規范使用都沒有明確規范、規定。只能以教育、規勸為主。
【律師】做好承租人信息登記
云南凌云律師事務所律師張曉輝說,電子門禁鑰匙的權屬不好界別。在技術上它可以增加業主的私密性,應具備不可復制性。丟了應該到物管補辦,不能私自配制。但由于法規上對它沒有明確管理,要管好它并不容易。建議物管在業主出租房屋時做好承租人的身份信息備案,也可在租房協議中明確,電子鑰匙不得轉借等條款,增強業主安全感。
春城晚報記者 張勇 實習生 劉志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