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盤”,顧名思義,建在地鐵周邊的樓盤。依仗地鐵所帶來的便利與快捷,“地鐵盤”在過去的日子里,成為購房者腦海中一張根深蒂固的標簽,而但凡被貼上如是標簽的樓盤都可以“有恃無恐”地抬升房價。現如今,北京地鐵規劃線路多達17條,成為消費者買房的標配指標,由此選擇住宅配套的條件進一步拔高。但專家表示,地鐵仍為樓盤宣傳要素之一,其抗跌性仍毋庸置疑。
在建地鐵地段周邊房價偏低
自“地鐵盤”概念流行以來,越來越多的購房人將其納入置業考慮的首選條件,在他們腦海中,購買“地鐵盤”就意味著交通發達、出行便利。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開發商在宣傳其樓盤項目時,也自動將“地鐵盤”納入自己的標簽中,充實項目優勢。
今年9月新開樓盤中,有不少項目都在樓盤信息中標注周邊地鐵線路,如50年商住的中國鐵建·尚城匯、泰禾中央廣場和文化尚苑;70年產權普通住宅的燕西華府、陽光公寓、中冶·藍城、中國鐵建·原香漫谷、觀筑御園和住總正華·多彩嘉園。據北京晨報記者調查發現,大部分樓盤分布在北京市的遠郊區縣,其中在建的平谷線、房山線西延線及規劃中的22號線周邊樓盤數目不少,價格相較坐落在已建成的昌平線南邵站的中國鐵建·尚城匯每平方米便宜至少1萬元;而在已建成的地鐵線路旁的地鐵盤當中,北邊地鐵盤較南邊地鐵盤每平方米高出1萬元左右。
“其實無論是在建地鐵還是已建成地鐵,在置業選擇上還是要看購房者的心理價位和區域選擇。”亞豪機構總監郭毅認為,“已建成地鐵雖然方便了出行,但同時在價格上也更高,而規劃中的地鐵雖然需要幾年時間才能建成,但目前的價位肯定是低的”。
鄰地鐵每平方米價值高2000元
偉業我愛我家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17日間,成交均價為400萬至800萬新建商品住宅網簽9716套,同比上漲30.8%,成交均價為每平方米32658元,同比上漲2.3%;同期,二手住宅成交均價為每平方米44684元,同期上漲5.1%,成交量同比激增95.9%。其中,成交面積在120平方米的二手住宅網簽量同比上漲70.3%,成交均價為每平方米34581元,同比上漲5.1%。
據了解,上述已成交的新房與二手房項目中,地鐵盤一直較受熱捧。其中,距離地鐵站點200與500米之內,路程控制在5至10分鐘之內的地鐵盤被認為最具升值空間。郭毅指出,一般地鐵對剛需盤的附加值相對改善型樓盤更高一些,而地鐵上蓋剛需項目的價格也更高,相比需要乘坐公共交通兩至三站地的項目,每平方米銷售價格要高2000至3000元。
■置業建議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地鐵盤的抗跌性從過去到現在都是毋庸置疑的,無論是什么項目,靠近地鐵仍為其中的一個宣傳點。但是,地鐵交通并非對所有購房家庭都有吸引力。以房款500萬元為分界點,對500萬元以下的剛需型家庭來說,地鐵是其關注重點之一,而500萬元以上的改善型家庭大多選擇開車,對地鐵的依賴度沒有那么高。
北京晨報記者 李小娟
實習生 曹曉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