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房者在購買房屋并辦理入住后,最關心的就是何時能取得房屋產權證書。只有房產證才能證明購房者是房屋的合法所有人,其權益才能受到法律的保護。而現實中,從入住到取得房產證,往往需要經過很長時間,有的人一等就是好幾年,甚至十幾年……近日,記者對京城一些沒有房產證的房屋進行了調查,發現已建成房屋無法辦理產權證的情況還真不少見。
“違建”遭遇“無本”尷尬
“2008年的時候,我從房東的兒子手里5萬塊錢買了這間房子,可到現在也沒有房本。”陳勇(化名)購買的房屋位于北京東城區的胡同里,房子的墻體是磚混結構,房頂則是彩鋼。近日,記者見到他時,他仍然一肚子惱火:“當時是從房東兒子手里買的,因為他說房子遲早是他的,現在父母還健在不好過戶,讓我等時機。”
“想著5萬塊錢能在二環里買一間房子,我也沒有多說什么,簽了合同交了錢。”最近,陳勇聽說胡同里很多房子屬于“違建”,不僅不可能辦下來房本,還有可能會被拆除。聽到這些話的陳勇著了急,“房東的兒子說沒事,大家都這么住著。這么多年了,‘違建’太多也管不過來。”
雖說住著沒事,但是對于陳勇來說,沒有房產證就不能安心。“本來當時覺得撿了便宜,買個小屋子,以后孩子戶口可以落在這里,上這邊的小學。現在別說是落戶口了,房子是不是合法的都不知道,萬一哪天被拆掉也是有可能的。”
陳勇購買的那間小屋子的院子里,橫七豎八地坐落著很多房子,一些房子看起來整齊且明亮,但是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這種房子很多是石棉瓦外墻。有些房主為了加固房子,在房子下面用磚和水泥加固。除此之外,記者通過走訪發現,在北京市一些胡同里,有很多原本的四合院,都被人為地分割開來,把頂部的瓦片去掉,搭建成二層小樓。
一位業內人士介紹說:“這種情況在北京的胡同里并不少見,由于北京市將內城劃定為舊城保護范圍,一些人覺得拆遷無望,就將房子自行擴建。因為多是違建,所以房管局并不認可房屋的合法性,房本自然是辦不下來的。”
“五證”不全“房本”難產
辦不下“身份證”的房屋并非只有“違建”,大產權的商品房中,也有不少長期無法辦理房產證。
此前,北京市新建商品房由開發商辦理初始登記,然后再為購房人辦理轉移登記。然而,一些開發商以房產證抵押在銀行、手續繁瑣等諸多理由,往往將轉移登記拖至最后辦理期限。不少購房者深受其苦。
為方便購房者及時拿到房產證,北京市出臺《北京市房屋登記工作規范(試行)》,規定從2014年7月1日起,購房者可以避開房產開發商代辦房產證這一環節,自行辦理預售商品房的房產證。盡管如此,一些購房者仍然遇到了異常繁雜的“五證”問題。
“五證”,即國有土地使用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開工證、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和商品房銷售許可證。如果該“五證”中缺少任何一證,購房者在購買房子之后都不可能辦到產權證。
有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為了加快施工進度,開發商“先上車,后補票”的情況并不少見。一般而言,開發商都會在后期補辦上相關許可手續。但有時因為更改規劃設計或者房屋性質,開發商有可能拿不到“五證”。
在北京市南二環某小區購置了房屋的楊女士就遇到了這種情況。“這個房子是集資建房,開發商拖了很久才開始建房,中途還改變了原先的設計規劃。”楊女士說,“現在房子建起來了,可因為開發商手續不全,房本辦不下來。沒有房本,房子賣也賣不了,租也租不出去。相當不靠譜!”
“五證”之外,據記者了解,北京地區房產證“難產”的情況大多出現在“央產房”和“軍產房”身上。由于歷史遺留問題,這類房屋通常無法正常出售。
房產證“難產”背后
記者采訪發現,開發商“五證”不全是導致房產證“難產”的主要原因。那么,開發商為何屢屢在“五證”面前磕磕絆絆呢?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房地產審批流程過長、手續復雜。一個房地產項目從立項、審批到銷售許可,其間涉及國土、規劃、消防、園林等20多個審批部門、40多項審批環節。繁瑣的審批拉長了建設周期,這間接導致房企、尤其是中小房企的資金壓力的加大。
為了緩解資金壓力,不少開發商便選擇在“五證”不全的情況下違規銷售。此前,有媒體報道,河北石家莊房地產市場上,違法項目比例高達93.8%。很大一部分已購住房拿不到房本的問題由此產生。
據記者了解,目前,我國各地對房地產行業的審批各有不同,但大多流程復雜、周期較長。在部分城市,從“五證”的第一個公章,到業主房產證最后一個公章,中間需要加蓋上百個公章,行政審批周期長達七八個月。
近年來,簡化建筑項目行政審批的呼聲漸高,全國多地也相繼推出簡政放權政策,優化審批程序。為了促進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各城市審批速度不斷刷新紀錄,從200多天縮短至60天,甚至10天。然而,“五證”環節手續辦理的簡化能否消除房產證“難產”亂象,還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