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月9日電 (陳溯)宜信公司創始人、CEO唐寧9日表示,面對中國經濟的新常態,國內投資者需要對資產進行全球配置。
當天上午,“2016宜信財富全球資產配飾白皮書發布暨全球資產配置高峰論壇”在北京召開,由麻省理工學院斯隆商學院Randolph教授主筆的《2016全球資產配置白皮書》(以下簡稱報告)正式對外發布。
胡潤研究院最新研究顯示,在中國個人總資產超億元的高凈值人群中,約有20%是職業炒房、炒股者,資產配置相對單一。那么,在中國經濟發展的新階段,作為過去幾十年有效的“造富”方式是否可以繼續沿用呢?
唐寧在會上表示,近年來,隨著中國GDP增速的下滑,不僅股票“吞噬”了大量財富,房地產投資受限,近年來廣受關注的互聯網金融,也陸續降溫回歸正常軌道,以“單一投資渠道”迅速積累財富的時代已經過去。
正如“現代投資組合之父”、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馬科維茨所說,“資產配置多元化是投資的唯一免費午餐”。報告建議,在優質投資渠道收窄的今天,通過組合式的資產配置獲利避險,是中國投資者現階段的必然選擇。
另外,Randolph教授在報告中指出,根據國際上普遍的認知,對于資產配置的依據和要求是:各類資產的回報應不完全相互關聯的。所謂高關聯度的資產配置即意味著,一旦某個環節出現問題,其他相關資產會連帶遭受損失。
“目前,只要在中國范圍內的投資,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國內社會、經濟等大環境的影響,其中存在或強或弱的關聯度。”唐寧表示,投資者要想降低資產的關聯度,分散風險、增加收益,就要在不同國家配置資產,不能局限于國內。
然而,對于個人投資者而言,全球資產配置內容龐雜,個人的精力很難全盤掌握,全球資產配置似乎只是屬于專業投資機構的舞臺。
據了解,報告以哈弗商學院的經典案例為基礎,結合中國投資者的實際情況,分別針對可投資資產300萬、1000萬和3000萬人民幣的投資者,根據風險承受能力高、中、低,以及不同的收益目標,提供了縱橫組合9中可行性全球資產配置解決方案,供投資者參照使用。
“提供這個資產配置模型并非鼓勵個人投資者參照去進行資產配置。”唐寧強調,對于個人投資者而言,參與全球資產配置的實際操作中面臨著專業門檻、信息門檻和資產門檻三道難關,他建議,個人投資者仍需咨詢專業的投資機構。
據了解,除了發布白皮書之外,宜信財富全球資產配置委員會也在會上宣告成立,該委員會致力于傳遞全球資產配置最新信息,將全球范圍內的優質資產類別提供給中國高凈值人士和大眾富裕階層,幫助他們降低財富全球化過程中遇到的風險,獲取最大化收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