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大家都在曬出行、曬美食、曬藍天,沒有人著急看房。”進入6月,北京的二手房市場成交再次下跌。隨著成交量的低迷,已有個別房源的報價回落到3月初的水平,但觀望的買房人仍在繼續觀望。
“看的房降回3月價格”
“不好意思,就算便宜了,我最近都不考慮買房了,您不用再打來了。”堅定地表達了“觀望”的態度后,市民喬女士掛斷了電話。每天,她都需要回絕一兩次。
作為曾經一度想要出手的人,喬女士是被數月前的樓市高溫所“誤傷”的買房人。春節后的2月底,她通過中介公司看中了雙井百環家園的一套小三居,本已在電話中和業主談好了520萬元成交,卻在見面簽約前夕,遇到市場緊急升溫,業主改口稱“無550萬元不賣”。猶豫再三,她最終從那場買家爭奪中退了下來,“一開口30萬元,抵得上我們夫妻倆一年的全部收入。”
那次談崩之后,喬女士就蟄伏在一旁觀望。隨著二手房市場從頂點到回落,百環家園同戶型小三居的報價,也從520萬元一路小跑到570萬元后,停止在570萬元,并漸漸出現松動。
幾天前,經紀人又打來電話,告訴她最便宜的這套戶型,滿五唯一,業主報價已經降到了533萬元,而且是誠心出售,至少可談到530萬元。“這個價格,就只比您當初看的那套貴出10萬元,已經算是成交價報盤了。”
經紀人的說法,喬女士基本同意。然而,對于這個價格,她依然不太滿意。“至少再降10萬元吧。”她告訴記者,至少得回到她當初意向成交時的價格水平,她才有可能考慮從觀望變回入市。
新報房源難約看房人
買家不好找,并不是某一位經紀人遇到的個案。記者走訪市場發現,盡管已有個別著急出手的房源報價出現松動,回落到3月初市場高溫初期的水平,但在“買漲不買跌”的心理慣性下,依然找不到愿意出手的買家。
“周末兩天,走進門店的幾乎都是需要租房的客戶,想來買房的人竟然一個都沒有。”上周六下午,在潘家園路的一家中介門店,經紀人田小姐正在店門口閑坐。5點30分,正是暑氣消散的時候,街邊比白天多了許多來往的行人,卻沒有一個人是走向中介門店的。
“月初,剛上的一套一居室,業主報價200萬元,單價接近38500元/平方米,比最高點的41000元/平方米要低出2500元,卻至今沒約到看房人。”田小姐的語氣有點沉悶 。
接連兩天,記者在門店觀察到,從晚上9點開始,就有經紀人陸續下班,而在幾個月前,9點還是經紀人們干勁正足的時候。
購買需求已提前透支
當然,市場的普遍行情依然是“量跌價未跌”。
記者根據北京市住建委的官方數據統計,從6月1日到15日的上半月,北京全市二手住宅共網簽4082套,不僅環比5月同期大幅下降了55.5%,而且也是2016年以來各月的同期最低,甚至低于春節所在的2月上旬。而從工作日的單日成交量來看,進入6月以后,二手住宅單日網簽量基本位于500套以下,而此前基本都位于1000套以上。
“目前的這場降溫,打個比喻,就像是被提前透支的信用額度,是不可避免的。”偉業我愛我家集團副總裁胡景暉告訴記者,從2015年年底到2016年3月,二手房市場一直維持高溫狀態,整個市場的潛在需求已被大量釋放和提前透支,就造成了市場后續需求的不足。再加上近期政策的趨嚴從緊,成交量自然在3月的頂點后扭轉向下。
“當然,目前的這場降溫,更多地表現在成交量上,價格上并不明顯。”胡景暉預測,隨著央行在三季度對樓市放貸的從緊,部分區域也將從止漲態勢緩慢走向回落。
本報記者 趙瑩瑩 J201
相關新聞
5月房價漲勢放緩
本報訊(記者左穎)國家統計局昨天發布了5月份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統計數據。對此,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劉建偉進行了解讀,即5月份房價漲勢有所放緩。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5月份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的城市個數減少,漲幅有所收窄。其中,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環比上漲的城市分別有60個和49個,分別比上月減少5個和2個;漲幅比上月收窄的城市分別有36個和25個,分別比上月增加15個和5個;漲幅在1%以上的城市分別有15個和13個,分別比上月減少7個和2個;最高漲幅分別為5.5%和6.3%,分別比上月收窄0.3和0.5個百分點。房價總體漲勢放緩,一、二、三線城市環比漲幅均比上月有所收窄。另外,同比上漲城市個數繼續增加,但一線城市漲幅首現雙收窄,二、三線城市漲幅則繼續擴大。J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