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軍”設伏山谷,“紅軍”卻未卜先知,導調組疑惑不解——
“是誰告訴二營有敵情的”
本報記者 周 遠 通訊員 侯軍強
“到底派不派尖刀班上山搜查?”近日,第27集團軍某旅一場山地攻防戰斗在太行山深處打響不久,扮演“紅軍”的二營營長王顯明陷入兩難境地。
一方面,地圖上顯示二營前方1公里處是典型的“兩山夾一谷,路從谷中過”地形,適合“藍軍”設伏偷襲;另一方面,導調組多次催促加快行軍速度,且前方一個營剛通過,并未遭襲擾。
太行山區天寒地凍,王顯明卻急得滿頭冒汗:如果派尖刀班上山搜查,必然導致隊伍減慢行軍速度,與導調組的要求不符;如果不派尖刀班上山,隊伍進谷后萬一遭“敵”伏擊,將損失慘重。
正當王顯明左右為難之際,走在隊伍前列的尖刀班班長王展志報告路口處發現幾名導調員。“有導調組在,莫非有情況?”王顯明當即下達命令,“各連減慢行進速度,尖刀班加速前出上山搜索!”
不出所料!尖刀班抵近偵察時,果然遭遇埋伏已久的“藍軍”分隊!王顯明根據尖刀班報告,準確判斷出“藍軍”分隊火力、兵力部署等情況,很快將其擊潰,成功通過伏擊圈。
“是誰告訴二營有敵情的?”當天晚上演練復盤時,導調組一位領導疑惑不解。王顯明解釋說:“今天我們營遇到前幾個‘敵情’時,附近都有導調員。當我們在山谷路口又發現導調員時,就據此判斷出山谷中有埋伏。”
話音未落,便有人指責王顯明投機取巧、訓風不實。見此,旅長丁超說出了自己的觀點:“導調人員在演訓中不隨隊行動、不注重隱蔽偽裝,好似‘此地無銀三百兩’,導調的情況被暴露,責任不在二營長。”
聞聽此話,現場幾位導調人員漲紅了臉。當晚,旅首長機關、導調組刀口向內,圍繞“如何不拖實戰化訓練后腿”,反復商討、尋找對策,梳理出演練中“上級首長機關指導工作時不進入戰斗情況”“攝像人員提前進入火炮陣地架設設備”等與實戰要求不符的現象,并出臺多項措施從制度層面匡正演風訓風。
戰場沒有“局外人”
演習是和平時期軍事訓練的最高形式,其實戰化程度高低不僅取決于參演的紅藍雙方官兵,還取決于演習相關人員。
實戰化訓練深入推進的今天,大多數參演官兵都能夠樹立起實戰化思維,全身心融入演習。但仍有一些前來觀摩交流、指導檢查、采寫新聞的同志,“大搖大擺”出現在演習場上,在沒有隱蔽偽裝措施的情況下,近距離進入演習核心區域。
古人言:“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和平時期,有人在演習場“大搖大擺”,不僅告訴參演的另一方“這里有敵情”,還讓進入實戰狀態的官兵認為“不是真打仗”,嚴重影響演習的公平公正、干擾實戰氛圍。
戰場沒有“局外人”。實戰化不僅需要參加演習的官兵學會隱蔽偽裝,還要求負責武器裝備研制、信息系統建設、軍民融合等與打仗相關的同志具備實戰意識。雖然他們中一些同志“不穿軍裝”,但也要時刻想著戰場、研究打仗,具備必要的戰術素養,這樣才能全方位深入推進實戰化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