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抓好練兵備戰
——三談努力開創部隊建設發展新局面
本報評論員
一年之計在于春。大好春光,昭示時間之寶貴,任務之急迫。練兵備戰,一分一秒都不能耽擱,一絲一毫都不能放松。
守不忘戰,將之任也;訓練有備,兵之事也。我軍的核心職能是打仗,一切建設和工作的根本指向是戰斗力,每名官兵的主業主責是練兵備戰。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偏離這個職能,背離這個指向,游離這個主業。古人云:“若有居安而不思危,寇至而不知懼,此謂燕巢于幕,魚游于鼎,亡不待夕矣。”只有平時把兵練好,真正具備打贏能力,才能懾有效果、談有砝碼、打有勝算。如果不下大力抓練兵備戰,不僅戰時要吃敗仗,平時也會發生這樣那樣的問題。
“兵不閑習,不可以當敵。”練兵備戰,不進則退。但也有少數官兵面對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滋生了“等一等”“改完再說”的心理,在練兵備戰上產生懈怠思想。有的覺得前途未明,想趁機休整一下;有的認為單位可能撤編,訓練積極性受到影響;還有的認為,部隊安全穩定壓倒一切,不必訓那些險難課目。諸如此類,若不及時糾正,必定影響練兵備戰。
軍隊存在為打仗,軍人生來為戰勝。只要軍裝一天在身,就應保持“朝食不免胄,夕息常負戈”的進取精神,保持“箭在弦上、引而待發”的戒備狀態。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經歷一個過程。這段時間既是軍事力量建設重組的機遇期,也是威脅挑戰隨時存在的風險期。如果因為懈怠而影響了主業主責,顧及個人利益而忘了神圣使命,有事時沖不上、拿不下、打不贏,就會有辱使命、有負重托,付出慘痛代價。
當前,國際社會處于多事之秋,天下仍很不太平,我國仍然面臨嚴峻復雜的安全威脅。有的在四處活動圍堵中國,有的在東海南海興風作浪,我國周邊熱點增多、燃點降低,家門口生亂生戰的可能性增大。“今晚準備打仗”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種現實存在。如果不把兵練強練硬,不保持高度的戒備狀態,不建設一支能打勝仗的威武之師,就難以實現國家由大到強的“關鍵一躍”,就會拖強國復興的后腿。
深入抓好練兵備戰,指揮員的示范和帶動至關重要。將不精微,則三軍失其機;將不常戒,則三軍失其備;將不強力,則三軍失其職。指揮員帶頭把戰斗力標準立起來,把帶兵打仗、練兵打仗當作第一要務,全部心思聚焦戰場,全部精力投向打贏,才能引導官兵把注意力、關注點放在練兵備戰上。否則,上面偏一寸,下面就會偏一尺。
雄雞司晨,練兵備戰正當時;聞雞起舞,擼起袖子加油干。只要強化使命意識,堅持底線思維,認真貫徹《加強實戰化軍事訓練暫行規定》,抓好基礎訓練,強化新裝備新技能訓練,開展一體化聯合作戰訓練,提高訓練實戰化水平,就一定能促進部隊實戰能力提升,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