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主播擅自著軍裝 直播平臺監管需跟上
本報特約記者 路波波
1月4日晚,互聯網某直播平臺的網絡女主播再次身著軍裝亮相,在鏡頭前搔首弄姿、淺吟低唱,一時間引起網民的關注。
這已不是該女主播首次以軍人形象出現在鏡頭前。去年12月28日,該主播曾上身穿制式夏季迷彩服、下身著運動褲進行直播。在直播過程中,已有不少圍觀網友指出她著裝不當,還有人告誡她“穿著軍裝直播違法”,但該主播回答,“娛樂而已,不必當真”,不久主動下線。沒想到一周后,她又故態復萌。直播中,有網友點擊該直播平臺的投訴按鈕,但沒有得到平臺的回復。
記者了解到,這名女主播是2016年下半年開始在某網絡直播平臺做直播的,以唱歌為主。她時常會更換各種不同的著裝和造型,軍裝也就成了她的道具之一。
記者通過該平臺官方QQ群,向其工作人員反映情況,并提交了這名女主播著軍裝直播的截圖。該平臺工作人員回應,將交給后臺處理。后來記者與其多次溝通,建議該平臺建立針對主播穿著軍裝直播的處理辦法。該平臺工作人員向記者出示了平臺管理規定,在其“嚴禁以低俗、暴露、帶有明顯性暗示的妝容進行直播”一欄舉例中,的確有嚴禁穿著帶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包含港澳臺)國家機關、軍隊的工作制服進行娛樂性質直播的內容,但對違規者如何處理并無相關具體方案。工作人員也拒絕回應女主播擅著軍裝這一事件的具體處理辦法。不久,這名女主播再次身著軍裝出現在直播空間。
為何在多人舉報,并且得到平臺工作人員答復后,仍反復出現這樣的情形?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網絡主播告訴記者,網絡直播平臺收入中,用戶打賞占到相當大比重,主播身著軍裝,可吸引不少軍事迷,為平臺增加收入。正因為如此,不少網絡平臺出現過身著制式或改裝軍裝的主播,有的是出于個人興趣,有的是打著退伍老兵名頭。
記者了解到,網絡平臺反映違規情況主要是通過網友舉報和平臺工作人員巡查。但是該平臺舉報內容中,都是針對詐騙、色情等內容的舉報,并沒有針對違反法規進行的舉報方式。平臺工作人員向記者出示的主播管理規定,在其對外的官方網站上,也查找不到相關內容。
軍服有其專用性和嚴肅性,為此,《軍服管理條例》明確規定,“禁止使用軍服和中國人民解放軍曾經裝備的制式服裝從事經營活動”“穿著軍服或者軍服仿制品冒充軍人招搖撞騙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即便是“影視制作和文藝演出單位的演藝人員因扮演軍人角色需要穿著軍服的,應當遵守軍隊關于軍服穿著的規定,不得損害軍隊和軍人形象。非拍攝、演出時不得穿軍服。”但在記者調查中,大部分網友對這些規定并不了解。為此,有人建議,要遏制這一亂象,網絡直播平臺必須擔負起監管之責,讓涉軍違法現象徹底失去平臺和市場。
點評
技術無罪 監督有責
張和蕓
2016年底,我國網絡直播平臺超過200家,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到2.35億,占到網民總體的45.8%。在最火爆的時候,據說每3天就有一個新的直播APP誕生。面對如此激烈的競爭,為了吸粉,一些主播冥思苦想,有的拼實力,有的靠創意,也有不少行走在政策法規的邊緣。走涉軍路線則是一部分人獨辟的蹊徑,殊不知軍服有其特殊性,不是想穿就穿;涉軍議題有其特殊性,不是想說就說。
而作為提供互聯網直播平臺服務的主體,各網絡平臺必須履行監管職責,不能以只是提供工具和技術為由,對違法違規行為視而不見,更不能只要無人舉報或不被監管部門盯上,就若無其事置身事外。2016年底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專門出臺了《互聯網直播服務管理規定》,明確“提供互聯網直播服務,應當遵守法律法規”“互聯網直播服務提供者應當建立直播內容審核平臺”,并要求“互聯網直播服務提供者應當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健全社會投訴舉報渠道,設置便捷的投訴舉報入口,及時處理公眾投訴舉報”。
技術無罪,監督有責。遵守法規、支持國防建設是各網絡平臺的義務,必須拿出實實在在的行動,從提高準入門檻到實時監督再到事后懲處,關注每個環節,徹底遏制網上涉軍亂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