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15日電 題:相信中國就是相信明天——習近平主席復信堅定丹麥和歐洲工商界人士對華合作的信心
新華社記者孫奕、繆曉娟、唐詩凝
近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復信中國丹麥商會負責人,勉勵中國丹麥商會及會員企業為增進中丹、中歐友好和深化互利合作作出新貢獻。這一消息發布后,在丹麥和歐洲工商界人士以及關心中歐關系發展的各界人士中引發熱烈反響。
日前,中國丹麥商會負責人以個人和商會名義致信習近平主席,祝賀中丹建交75周年,表達繼續深化對華合作的愿望。“習主席在復信中就我對中國的深厚感情和丹麥在華企業對中國未來發展的信心表示贊賞,令我們備受鼓舞。”中國丹麥商會負責人、全國創始會長西蒙·利希滕貝格(中文名:李曦萌)激動地說。
“在致習近平主席的信中,我們寫道:‘希望能讓更多歐洲的商業領袖親身感受到中國政府的真誠、中國市場的潛力,以及中國人民的友善’。”1987年就到復旦大學學習漢語和中國文化、后在上海成家立業的李曦萌說,“我相信,世界上有遠見的人都將明白,選擇中國就是選擇未來。”
李曦萌說,當前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沖擊國際經貿秩序,中國沉著應對各種局面,反應有力、成熟且著眼長遠。“我們對中國市場的信心從未動搖,反而與日俱增。我和中國丹麥商會將不斷努力,拉緊同中國交流互鑒的紐帶”。
總部設在丹麥自治領地格陵蘭島的因紐特海豹油公司創始人本特·莫滕森告訴記者,受限于較為偏遠的地理位置,公司產品此前很難走出丹麥本土。“正是中國舉辦的進博會為我們打開了市場,中方搭建的開放性平臺為我們創造了與國際市場貿易暢通的新機遇,持續完善的中國營商環境也為我們加大在華投資提供了堅實底氣”。
“習主席的復信將激勵丹麥商界與中方攜手同行。”丹麥《哥本哈根郵報》首席執行官雅斯珀·斯基爾表示,他曾到中國采訪,親眼目睹中國制造業發展的日新月異。兩國以建交75周年為契機,開展形式多樣的經貿和文化交流活動,將為雙方增進互利合作釋放助力。
丹麥丹佛斯集團中國區總裁徐陽告訴記者,去年丹佛斯在華數據中心、半導體、船舶和儲能等業務均實現強勁增長,這正是兩國產業優勢互補、互利合作的寫照。上個月,丹佛斯在中國的第一家碳中和工廠在南京正式啟用,企業將抓住中國高質量發展新機遇,持續拓展全方位合作。
“習近平主席在復信中指出中國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必然是外商理想、安全、有為的投資目的地,這彰顯了中國經濟發展的穩定性和政策可預期性。”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全球治理與國際組織研究所所長金玲表示,中國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同各國分享中國式現代化的廣闊機遇,為全球投資者注入信心。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國表現亮眼,對包括丹麥和歐洲各國在內的國際社會產生強大吸引力。
“中國正在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作為醫療健康領域領先的外資企業,我們愿繼續深耕中國市場,拓展與中國的創新合作。”總部位于丹麥的諾和諾德公司全球高級副總裁兼大中國區總裁周霞萍表示,兩國在生物醫藥創新研發等領域開展合作有著良好基礎,諾和諾德在中國擁有并持續升級全產業鏈布局,對中國經濟前景及在華發展充滿信心。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教授竺彩華表示,習主席復信向歐洲投資者釋放了中國經濟將在開放合作中不斷發展的明確信號。中國不斷敞開懷抱歡迎外國投資的實際舉措,讓世界看到同中國合作將有前途、有未來。
德意志銀行單證類貿易業務全球總裁兼中東歐首席執行官鮑里斯拉夫·伊萬諾夫表示,中國政府致力于維持開放的市場和投資環境,這受到了在華歐洲企業的廣泛歡迎。歐盟和中國是彼此重要的貿易伙伴,在全球不確定性上升的背景下,歐中經貿合作的重要性進一步上升。
“習近平主席對增進中歐相互了解和友好寄予希望,這正是中歐工商界的共同呼聲。”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資深經濟學家梁國勇表示,中國和歐洲均是世界重要經濟體,經濟融合度高,互補性強。當前全球經貿不確定性加劇,特別是多邊貿易體系面臨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中歐工商界都希望保持穩定的國際經貿環境,雙方要一道維護以規則為基礎、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