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2月30日電 題:以“督”勵“戰”——民主黨派民主監督助攻中國減貧記
中新網記者 邢利宇
2020年的最后一個月,隨著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全部摘掉了“貧困”的帽子,中國如期完成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絕對貧困和區域性貧困被消除。
中共首次賦予民主黨派對重大戰略監督之責
“嚴格考核開展普查”“堅決杜絕數字脫貧、虛假脫貧”。今年3月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強調。
脫貧攻堅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確保脫貧真實有效,監督必不可少。
在中央脫貧攻堅的頂層設計中,建立脫貧攻堅監督體系是重要一環。受中共中央委托,各民主黨派開展脫貧攻堅民主監督工作應運而生。
這也是民主黨派首次對國家重大戰略的落實開展專題監督。
以“監督”勵“戰貧”,在減貧路上,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及其中的民主黨派民主監督優勢盡顯。
自2016年6月這項工作正式開啟,8個民主黨派中央深入8個對口省區,共開展調研590余次,通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反饋意見建議2400余條。
走入貧困鄉村一線調研但求務實
“務求實效,防范脫貧攻堅民主監督工作流于形式。”民革中央主席萬鄂湘在部署民革相關工作時說。
在中國新型政黨制度中,中國共產黨處于領導和執政地位,民主黨派的民主監督是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基礎上,通過提出意見、批評、建議的方式對中國共產黨進行的政治監督。
解決問題是民主監督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為掌握真實情況,民主黨派中央主席、副主席等率隊調研經常是連續乘車7、8個小時,走危險山路,到偏遠鄉村,實地了解貧困群眾生活、考察扶貧項目。
以民革中央為例,五年多來,共走訪3000余戶貧困戶,訪談縣鄉村干部730余人次,考察產業、易地搬遷等扶貧項目550余個。
在此基礎上形成7份監督報告,對貴州省的脫貧攻堅工作作出整體評價,指出問題和困難,提出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強的意見建議,并對普遍性、系統性、苗頭性問題,向中共中央提交多份專題報告。
民盟中央副主席龍莊偉談到這項監督工作時說,一個民主黨派中央聚焦一個重點貧困省區具體剖析研究,一盯五年、貫穿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始終,“工作可謂細致、深入、持久。”
如民盟中央,就在河南省10個貧困縣選擇26個貧困村作為觀測點,長期跟蹤,持續記錄貧困戶收入增長情況和村莊發展變化,并在調研中增加暗訪環節,以發現一些其他調研形式難以發現的問題。
“在對口河南的脫貧攻堅民主監督過程中,我們深刻感受到,無論中共中央還是地方各級政府,都秉持著虛懷若谷、謙虛謹慎的態度,積極為民主黨派發揮作用提供舞臺、搭建平臺,暢通民主監督、議政建言的渠道。我們向中共中央和地方黨委政府提出的意見建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答復。”龍莊偉說。
發揮專業優勢寓監督于幫扶
民建中央副主席李世杰指出,民主黨派民主監督是中國共產黨與民主黨派在任務目標一致基礎上的合作性監督。監督的目的不是黨派之爭,而是同心協力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在監督過程中,各民主黨派中央發揮優勢,不僅發現問題提建議,還與地方黨政部門一起想辦法、解難題。
如針對廣西產業發展缺乏龍頭企業帶動問題,民建中央多次組織會內專家、企業家赴廣西投資考察,民建中央企業委員會先后在廣西召開非公經濟圓桌會議(賀州)、民建東部企業家廣西交流合作大會,推動合作項目簽約755.35億元人民幣。
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認為,從效果來看,參政議政、政治協商側重于咨政建言,而民主監督除了提出建設性意見,還可以進行跟蹤問效,提出批評意見,對相關工作有一定的柔性約束力。
以農工黨中央為例,2017年初,結合前期調研結果對云南省因病致貧本底數據不扎實、健康扶貧亟待加強等提出建議。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政府對此虛心接受,組織12萬多名醫務人員深入篩查,重新核定全省因病致貧率并出臺“健康扶貧30條”政策,健康扶貧工作大大提升。
“敢監督、能監督、會監督,可以稱得上是多黨合作事業發展的一個里程碑。”農工黨中央副主席楊震指出,民主黨派的民主監督是體現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屬性與優勢的獨特政治監督形式,既不同于政府部門考核監督,也不同于媒體公眾社會監督。“在國家監督體系中,絕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應當是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脫貧攻堅民主監督工作中,致公黨中央堅持問題導向,訪真貧、摸實情。在調研前,收集各方面材料并科學系統地選擇不同貧困深度和不同貧困類型的調研點,科學設計調研行程。之后,針對了解到的情況,深入討論、集體研究,形成調研報告,既提出問題,又提出分級分類的解決方案。
九三學社中央則根據工作需要將監督內容進行階段性調整。如2017年,聚焦健康扶貧、易地搬遷等;2018年,重點關注教育扶貧、產業扶貧、居住條件改善等情況;2019年,緊扣“兩不愁三保障”,關注整體脫貧效果和脫貧質量;2020年,重點監督“三保障”和飲水安全問題的解決,監督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統籌推進,嚴防“因疫返貧”等。
經過近五年探索和實踐,臺盟中央脫貧攻堅民主監督工作呈現出三個特征,即監督重點實現了面上覆蓋和點穴式聚焦兼顧、監督過程實現了短期集中化與長期動態化相統籌、監督方式實現了單一推進與多維度施策相結合。
通過書面報告、座談等形式,臺盟中央累計向國家及甘肅省提出了300余條問題建議,切實為完善脫貧攻堅政策,打贏脫貧攻堅戰注入了監督之力。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著眼于消滅區域性貧困、戰勝絕對貧困后,如何全面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進中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等,各民主黨派中央將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路上,作為中共的好參謀、好幫手、好同事,依然與中共一路同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