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新冠肺炎)生活秩序、工業經濟、穩產保供 中國統籌疫情防控與社會經濟發展
中新社北京6月2日電 題:生活秩序、工業經濟、穩產保供 中國統籌疫情防控與社會經濟發展
中新社記者 李純
自5月30日以來,中國新增本土感染者數連續3日降至100例以下,新冠肺炎疫情呈現穩定下降態勢,但局部地區仍有小幅波動。與此同時,在當前全年經濟發展的關鍵時期,中國必須搶抓時間窗口,著力保市場主體以保就業、保民生。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6月2日就“統籌疫情防控和重點行業生產”舉行新聞發布會,從恢復生活秩序、提振工業經濟、做好穩產保供等多角度,介紹中國如何高效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
端午假期正常出行需求
端午假期臨近,民眾出行需求將有所增加,人員流動與聚集性活動可能加大疫情傳播擴散的風險。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疾控局副局長、一級巡視員雷正龍指出,各地要統籌做好假期疫情防控與民眾正常出行需求,科學引導人員安全有序出行。
6月1日起上海全面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從上海返鄉的人員或將逐漸增多。雷正龍表示,各地要細化工作方案,不能簡單化、一刀切、層層加碼。“要不斷提升常態化疫情防控的精度、準度,鞏固現有的疫情防控成果,促進社會生產生活有序開展。”
“杜絕層層加碼”,這是當天被多次提及的內容。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米鋒也強調,要科學精準落實各項防控措施,不任意增加隔離時間,不擅自對低風險地區人員采取限制措施。“堅決防止簡單化、一刀切,防止層層加碼。”
制造業企業生產經營
3月中下旬以來,受新一輪疫情和外部環境變化等超預期因素的影響,中國工業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數據顯示,4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2.9%,其中制造業下降4.6%。
發展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做好疫情防控需要財力物力保障,保就業、保民生、防風險都需要發展作支撐。中國官方近日指出,當前正處于決定全年經濟走勢的關鍵節點,必須搶抓時間窗口,努力推動經濟重回正常軌道。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副局長陶青2日介紹說,5月以來,制造業企業復工復產步伐明顯加快,工業經濟呈現企穩向好的跡象。例如,吉林省重點監測的50家企業已全部復工復產,人員在崗率達87.4%。上海港集裝箱單日吞吐量已恢復90%,用電、用工等多項工業經濟指標向好。
陶青也指出,企業生產經營也要謹防“隨意關停、一關了之”。要對處于不同疫情風險下的企業分類施策、科學指導,不得簡單要求停工停產或者限制產能、人員到崗率等。
重點“菜籃子”產品穩產保供
在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復雜的背景下,“菜籃子”產品的穩產保供、產銷銜接顯得尤為重要,也面臨不少挑戰。中國各地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否對“民以食為天”造成了影響?
“綜合各方面情況看,當前我國肉蛋奶、果菜魚生產形勢較好,供應總量充足,市場保持平穩,完全可以滿足城鄉居民消費需求。”中國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副司長宋丹陽就此指出,在即將到來的端午假期,重點“菜籃子”產品的市場供應有充分保障,價格有望保持基本平穩。
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副司長王甲云也表示,今年全國“三夏”大規模小麥機收已經全面展開,至6月1日已連續3天每日機收面積超過1000萬畝。“集中麥收將在一個月內完成,全國將努力實現3.3億多畝小麥顆粒歸倉。”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采取有效措施,進一步壓緊壓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全力做好穩產保供工作。”談及如何統籌疫情防控與“菜籃子”穩產保供,宋丹陽還提到,農業農村部將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加大抽檢和執法力度,切實保障民眾“舌尖上的安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