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海口7月4日電 (王子謙 張月和)海南省臺辦、省委人才發展局、省農業農村廳等多部門近日出臺《關于支持臺灣同胞臺資企業在海南省農業林業領域發展的若干措施》(下稱“農林15條措施”),通過提供融資便利等措施深化瓊臺農業交流合作,與臺商分享海南自貿港發展機遇。海南省新聞辦公室4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對“農林15條措施”進行解讀。
海南省委統戰部副部長皇甫艷麗在發布會上介紹,“農林15條措施”內容集中在三個方面。
一是立足解決臺胞臺企實際困難,如支持臺資農業企業開展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創建工作,海南省已設立1000萬元(人民幣,下同)“政府風險補償基金”,專項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成員融資提供擔保和風險補償,中國農業銀行海南省分行放大10倍發放貸款。符合條件的臺資企業作為聯合體成員可申請最高額度為250萬元貸款融資。
二是深入落實“同等化待遇”,如依法鼓勵臺灣同胞和臺資企業參與海南省林草種苗種質資源庫、采種基地、生產基地等項目建設,培育良種壯苗參與造林綠化工作。支持臺灣同胞和臺資企業同等參與海南省林草種苗生產經營,依法辦理林草種苗生產經營許可證。
三是分享海南自貿港發展機遇,如用好海南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為臺資企業享受海南自貿港自用生產設備“零關稅”政策提供便利。
措施出臺后受到臺商的普遍歡迎。臺壹(海南)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曾能杰說,此項措施在資金貸款方面給予臺商很多優惠,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的創建對農產品產、供、銷一體化有很大幫助,可以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進一步提高農產品品質。
近年來,海南采取一系列措施促進瓊臺合作交流,如2018年出臺“海南惠臺30條措施”,涉及經濟、文化、就業創業等多方面內容。
皇甫艷麗表示,建設海南自貿港是瓊臺交流合作的難得機遇,在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響下,廣大臺商臺胞依然對自貿港建設表現出極大關注。三年多來,海南全省新增臺資企業302家,實際利用臺資3.08億美元。瓊臺兩地貨物貿易往來保持持續增長勢頭,今年1月至5月瓊臺兩地貨物進出口總額10.52億元,同比增長47.92%。(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