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5月19日電(記者 范宇斌)功以才成,業由才廣。作為中國經濟最為活躍之城、長三角城市群的“龍頭城市”,上海深諳青年人才的重要性。作為城市競爭的制勝變量,青年人才“活水”何以競涌浦江兩岸?
中國人才吸引力城市誰最強?記者觀察到,上海人才吸引力始終位居各類榜單前列,在激烈的人才競爭中脫穎而出。那么,上海緣何擁有匯聚八方英才的“聚才屬性”,吸引一大批創新創業青年?
歡迎青年、擁抱青年、成就青年,對上海而言,從過去到現在,再到未來,始終如此。如今,上海正聚力建設國際經濟、金融、航運、貿易和科創中心,更加渴望青年人才助力上海發展。數據顯示,過去五年,上海全市人才總量增加了99萬人。
上海歡迎青年 也成就青年
近期,上海交通大學金賢敏團隊研究的光量子芯片技術正在階段性驗證階段,預計3-5年可進行產業化生產。這距離金賢敏創立圖靈量子才過去兩年時間。
圖靈量子瞄準未來產業,已完成四輪融資,估值近30億元,已形成上海總部、北京、江蘇無錫三地聯動布局。“正是依托上海的人才優勢,才能迅速組建成一個150人的頂尖人才團隊。”圖靈量子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上海交通大學教授金賢敏對中新網記者說。
創新是這座城市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而創新最重要的力量來自青年。包括金賢敏在內,近年來越來越多創新創業青年“闖上海,創巔峰”。
江蘇籍女性青年創業者,伊爾庚集團、伊爾庚(上海)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莉告訴中新網記者,上海是一個適合青年追逐夢想的城市,她就是聽從了當年大學老師所講“有夢想的年輕人可以去上海”的建議,畢業后義無反顧地來到上海。從女性視角看,她認為,“上海也是女性創業的首選之城,女性創業者逐夢上海,更能實現人生價值,創造品質生活。”
如今,上海吸引越來越多的青年人才“近悅遠來”。獵聘大數據研究院發布的《上海地區人才供需數據報告》顯示,在人才儲備方面,近三年上海地區人才保有量全國占比第一;2022年上海人才保有量占比達10.2%,居全國第一。
打造“創新創業會客廳” 以未來產業引領未來
“城市對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為。”以“未來產業引領未來”為主題的第四屆上海創新創業青年50人論壇將于5月20日召開,欲向全社會清晰傳遞出上海渴求各類人才的強烈信號和支持青年創新創業的鮮明導向。
記者了解到,第四屆上海創新創業青年50人論壇除了持續發布“上海創新創業年度十大案例”,還將首次揭曉“2023年上海市青年科技創業先鋒十強”,啟動“上海創新創業十大研修營”,發布“上海創新創業數字地圖”1.0版。
在上海市青年科技創業先鋒中,不少人把一張張“圖紙”變成了頗具未來感的“現實”。其背后,作為中國最早布局發展未來產業的城市之一,去年上海發布《上海打造未來產業創新高地發展壯大未來產業集群行動方案》,推動未來產業“落子布局”,涉及未來健康、未來智能、未來能源、未來空間、未來材料五大方向16個細分領域的未來產業。
正是上海厚植未來產業發展沃土,讓一家家企業找到了創新落腳點。數據顯示,2022年,上海新增高新技術企業超2.2萬家,同比增長10%;科創板上市企業達81家,募資金額位居中國第一。這些企業在上海“生根發芽”的背后,正是無數個青年創新創業在上海。
來到上海,愛上上海,扎根上海,歸根到底是青年們相信在上海能夠追逐夢想,擁有無限可能。
建設“青年發展型城市” 推動青年與上海“雙向奔赴”
在上海,既有繁華都市,也有煙火巷弄;既有精彩事業,也有品質生活;既有摩登時尚,也有海派風情……如今,上海正在建設青年發展型城市,用心打造青年為之向往、皆有可為的希望之城,助力青年與城市雙向奔赴、雙向賦能、相互成就。
與此同時,上海拿出了更大力度的舉措與行動來吸引海內外優秀人才。
2018年初,復旦大學生物多樣性與生態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賀強在美國杜克大學環境學院海洋實驗室完成博士后研究,來到復旦大學工作,迄今一直從事河口濕地生態環境與保護修復研究。“對科研人員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沉住氣,等待成果的累積聚合,迎來最終迸發。”賀強表示,上海率先實施的“基礎研究特區”計劃,為他們的潛心研究提供了更多可能。
除了高校海歸,針對海歸創業者群體,上海各區紛紛利用創新載體,聚焦細分領域,提供專業垂直的孵化服務。
例如,上海市浦東新區近日舉辦“海創浦東”歸國留學人員創新創業大賽暨895星薈萃路演會,啟動上海創新創業青年50人論壇創新創業接力站“海創浦東”品牌項目、海創浦東投資聯席機制,旨在更大范圍集聚海內外創新創業人才,培育一批創新型企業,持續助力引領區建設。
在“海創浦東”歸國留學人員創新創業大賽“最具創新性企業”獲得者——與光科技CEO王宇看來,浦東張江的創新創業平臺與科創氛圍讓他們的項目和技術能夠更快更廣地被投資者、客戶等看到,“我們在上海創新創業收獲很大”。
事實上,不僅是浦東新區,上海各區正“加碼”青年創新創業的扶持力度。
《2022上海科技進步報告》顯示,2022年上海新增科技企業孵化器22家、眾創空間25家;上海全市現有各類科技創新創業載體600余家,納入創新創業載體培育體系的載體達418家,孵化服務企業近3萬家,吸引各類創新創業人才近13萬人。
共同成長,互相成就,正成為這座城市和人才最好的相處模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