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5月30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國家知識產權局新聞發言人、辦公室副主任梁心新30日在上海表示,長三角地區經濟發展活躍、開放程度高、創新能力強,在國家現代化建設全局和高水平對外開放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長三角地區不到4%的土地面積,創造了全國近1/4的經濟總量,擁有全國近1/3的有效專利和1/4的有效商標。獲得世界知識產權組織首屆全球獎的5家中小企業中,中國獨占兩席,全部位于長三角地區。
國家知識產權局5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當天下午在上海舉行,這也是國家知識產權局新聞發布活動首次走進地方,江蘇、浙江、安徽、上海等長三角地區三省一市知識產權局負責人共同出席發布會,重點介紹知識產權助力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有關情況。
梁心新介紹說,近年來,國家知識產權局充分發揮知識產權對內激勵創新、對外促進開放的重要作用,主動加強與長三角三省一市工作對接,強化政策協同,凝聚工作合力,積極推動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一是完善機制,深入推進知識產權強省強市建設。支持上海建設高水平改革開放知識產權強市,支持江蘇建設現代產業體系自主可控知識產權強省,支持浙江建設數字化改革引領知識產權強省,支持安徽建設創新型知識產權強省,促進實現知識產權發展共商、布局共進、保護共治、服務共享和環境共建,加快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進程。同時,支持上海浦東新區、南京、蘇州、合肥、杭州、寧波等10個城市(城區)開展知識產權強市建設,完善知識產權全鏈條政策體系,助力提升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
二是暢通流轉,大力優化創新要素市場化配置。支持上海浦東、蘇州、杭州、合肥等9個重點城市推進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打造輻射區域、示范全國的知識產權運營生態。支持江蘇、浙江等省開展專利質押登記全流程無紙化辦理試點,提高企業融資效率。2022年,長三角地區專利質押融資金額達1862.6億元人民幣,接近全國一半,同比增長72.6%,增速遠超全國平均水平。
三是促進發展,持續提升市場主體核心競爭力。連續十年實施中小企業知識產權戰略推進工程,截至目前,已在長三角地區累計培育優勢示范企業1800余家,帶動區域產業競爭優勢整體提升。圍繞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重點領域,支持長三角地區建設7個產業知識產權運營中心以及24家國家級專利導航服務基地,助力重點關鍵領域核心技術攻關。組織開展專利密集型產品備案工作,促進專利密集型產業發展。部署開展“千企百城”商標品牌價值提升行動,在長三角地區布局建設約1200個商標品牌指導站,為市場主體提供便利化、高質量服務,助力品牌經濟發展。
四是強化保護,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和創新環境。高標準建設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區,首批10家示范區有6家位于長三角地區,整體提升區域知識產權保護能力和水平。持續推進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設,在長三角地區布局建設29家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和快速維權中心,指導建設知識產權糾紛調解組織400余家。完善維權援助工作機制,構建覆蓋省市縣三級的維權援助網絡,上海建設覆蓋浦東小微企業的知識產權維權服務網絡,江蘇將維權援助納入知識產權保護“一件事”集成服務改革創新試點,浙江升級知識產權維權援助數字化應用系統,安徽持續提升知識產權糾紛快速處理水平。
五是優化服務,有力提高知識產權便民惠企水平。支持長三角地區加快構建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體系,開展多樣化、便利化服務。截至目前,已在長三角地區建設18家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24家高校國家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和30家國家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網點,并向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網點和多家試點市場主體開放全量知識產權標準化數據。不斷優化“一網通辦”水平,指導建設長三角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實現知識產權數據“一庫匯聚”“一網呈現”。支持上海、浙江等地推進企業變更登記和商標變更申請同步受理,提升跨部門、跨領域業務協同辦理水平,推動長三角知識產權政務事項跨省通辦。
六是改革創新,積極助力高水平對外開放。制定落實“進博會”等重要展會的知識產權服務保障工作方案,指導做好不喪失新穎性寬限期的展出證明出具以及專利優先審查受理、知識產權維權保護、綜合咨詢等工作。通過主辦中國(無錫)國際設計博覽會,打造全國性的設計展示、信息交流及成果轉化平臺。支持舉辦上海知識產權國際論壇,促進國際交流合作。制定展會知識產權保護指引,在重點展會設置知識產權保護與商事糾紛處理服務中心。支持上海、江蘇、浙江等地開展知識產權服務出口基地建設,提高知識產權服務貿易水平。率先在蘇州高新區、南京市江寧區等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發展區開展外國專利代理機構在華設立常駐代表機構試點等工作,助力打造知識產權國際服務高地。
梁心新表示,下一步,國家知識產權局將扎實做好知識產權各項工作,助力長三角地區更好更快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