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1月18日電 題:用一本書了解巴西的“前世今生”
作者 崔白露
說起巴西,你會想到什么?
很多人對巴西的第一印象,可能會是廣袤神秘的亞馬孫雨林,擁有頂級球星的“足球王國”,熱情奔放的桑巴舞,或是展現多元文化的狂歡節。
如果想再深入一步,讀懂巴西這個國家的歷史與國民性,那么被譽為巴西現代史學和社會學奠基著作之一的《巴西之根》,可謂一本必讀之書。
《巴西之根》封面。 北京大學出版社供圖這部經典學術作品出版于1936年,由巴西著名歷史學家、文學評論家、記者塞爾吉奧·布阿爾克·德·奧蘭達所著。全書聚焦歷史,探究巴西命運走向的基底因素,也即書名中的“根”,目的在于理解當下,尋找未來。
本書的靈感來源獨具一格,分析視角也頗具特色。在書中,奧蘭達為讀者呈現了一場場正反雙方的辯證博弈:勞作與冒險、講究方法與隨心所欲、農村與城市、客觀規律與感情沖動……這些巴西社會政治結構、巴西人生存方式中長期存在的互斥概念,被奧蘭達用于辯證分析、理解巴西與巴西人,并由此透視巴西歷史和命運的走向。
在《巴西之根》中譯本前言里,巴西知名社會學家、文學批評家安東尼奧·坎迪多如此評價:“奧蘭達對動態聚焦對立概念的研究方法的使用,既防止了教條主義的泛濫,也為辯證式思考開拓了更廣泛的領域。”
借助流動不居的散文式筆法,奧蘭達行云流水般地從方方面面向讀者展現了書中的隱喻——“根”的含義。他得出的結論是:巴西的變革方向,在于逐步擺脫狹隘的傳統文化包袱,除去伊比利亞之“根”,朝著建立城市文明與融入世界文明的路途前進。
奧蘭達成書的20世紀30年代,巴西已脫離葡萄牙殖民統治并獨立百年,卻仍處于動蕩變革期。《巴西之根》給當時處于迷茫中的巴西年輕人帶來沖擊,甚至推動了20世紀巴西社會“重塑巴西”運動。此后,作品相繼被譯為意、日、英、德等多個語種,擁有超過45個版本。
2024年恰逢中國與巴西建交50周年,作為“理解拉丁美洲”叢書之一,這部奧蘭達心系一生的《巴西之根》的中譯本,由北京大學出版社于4月正式出版。
今天,巴西邁入世界前十大經濟體之列,經濟實力居拉美首位,不同民族文化的交織融匯也使巴西保持了文化多元性和獨特性。繼續走在實現現代化的道路上,奧蘭達近百年前閃耀的思想火花,依舊影響著巴西人。
作為東西半球的兩大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當前中國與巴西的友好合作日益深入,雙邊關系邁入快速發展的新時期,在此過程中,雙方對彼此的認識理解亟待深入。正如“理解拉丁美洲”叢書編者在序言中所言,國內有關拉美的圖書總體相對偏少,而國內目前譯介的一些拉美主題圖書,多數是基于美國和歐洲視角,而非拉美學者自身視角。如何擺脫歐美敘事框架,實現中拉之間直接的審視與坦誠的交流,成為新一代中拉知識界的使命。
在此背景下,《巴西之根》中譯本的出版,能夠為中國讀者從拉丁美洲自身敘述中認識巴西、理解拉丁美洲提供一份重要的學術參考,也為深化中拉文明對話、構建中拉命運共同體提供助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