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4月30日13時08分,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東區成功著陸,中國空間站第八批空間科學實驗樣品也隨神舟十九號乘組返回地球,生命類科學實驗樣品于30日晚順利交付給科學家。
據記者介紹,這次隨神舟十九號飛船下行的科學實驗樣品涉及空間生命科學、材料科學、新技術等多個領域的25個實驗項目,總重量約37.25公斤。在現場交付的實驗樣品主要是生命類科學實驗樣品,因為生物活性的特殊要求,這些樣品是第一時間從著陸場轉運到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中心。現場交付的生命類科學實驗樣品包括骨細胞和成骨細胞、人支氣管上皮細胞、蛋白樣品及果蠅等20類,是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下行生物樣品種類最多的一次。此次下行的果蠅,跟斑馬魚、小白鼠一樣是重要的模式生物,人類有約75%的致病基因都可以在果蠅身上找到同源基因。神舟十九號乘組在軌期間,果蠅在空間站特殊裝置內展開了“亞磁-微重力”實驗。在類似于月球、火星這種幾乎沒有磁場、沒有重力的條件下,果蠅出現了漂浮、翻跟斗等跟地面飛行不一樣的行為,而且成功繁育培養出第三代。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巖表示,人類到太空去有磁場喪失,有重力喪失,這么復雜的太空環境下,人類到底能不能生存,能不能繁衍?能不能很好地進行行為表現,腦功能怎么樣?這個是科研人員做預研實驗最主要目標。
據了解,此次下行的材料類實驗樣品后續將隨返回艙運輸回京,包括高強韌鋼、月壤加固材料等4類22種。
太空生命科學實驗 助力守護人類健康
為什么要在太空開展生命科學實驗,這些生命科學實驗樣品將為我們揭開哪些“生命密碼”呢?一起來了解。
空間生命科學主要研究微重力、空間輻射、亞磁等條件及其復合條件下,生物體從生物分子到整體各層次生命活動的響應和變化,探究生命現象的深層機理。此次隨神舟十九號飛船返回的細胞類樣品包括骨細胞和成骨細胞,人誘導多能干細胞,人支氣管上皮細胞等,科學家將對這些樣品開展分子生物學研究。
專家表示,相關實驗不僅有助于保護航天員的健康,也可能為地球上的人類健康,比如肺癌的診斷治療等帶來新的思路;為探索骨質疏松、肌萎縮、心血管功能下降等健康問題提供新的理論依據和實驗支撐。近日,神舟二十號飛船又搭載了三種細胞進入太空,隨著更多生命科學實驗的開展,將為人類健康和未來太空探索提供更多的科學依據。
材料類樣品將隨神舟飛船返回艙運輸回京
此次返回地球的還有共4類22種空間材料類科學實驗樣品,它們將隨神舟飛船返回艙運輸回京,后續通過對這些材料的研究,將為地面新材料制備及未來人類太空活動提供技術支撐。
此次返回的空間材料類科學實驗樣品主要包括鎢基超高溫合金、高強韌鋼、月壤加固材料、凝膠復合潤滑材料等,科學家將對這些樣品進行組織形貌、化學成分及其分布差異等測試分析。專家表示,通過對這些樣品的研究,將為新型高性能合金設計、大尺寸高性能晶體的地面制備提供技術支撐,助力下一代航空發動機渦輪葉片、納米電子器件等關鍵材料的制造和應用。
此次返回的部分材料類樣品已在軌完成暴露實驗。據數據統計,航天器所發生的故障70%以上是直接或間接由空間環境因素所導致的,通過在軌暴露實驗可以來揭示材料組織結構損傷、性能衰退以及功能失效與破壞的機制,提高材料及其制品在空間服役過程中的穩定性、可靠性和耐久性。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中心主任設計師馬萍表示,針對這些部分艙外暴露實驗樣品的研究,后續將推動高性能、耐久用的月壤加固材料,以及柔性太陽翼大型可折展的結構材料,還有一些高性能、長壽命潤滑材料的空間應用,將為深空探測以及人類的太空活動提供很重要的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