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條例》近日印發,相比之前的“督察工作規定”,此次出臺的《條例》具有更高的層級,也更加具有權威性。
《條例》共設八章四十四條。確定了“組織領導和機構職責”“督察對象和內容”“工作程序和方式”“督察整改”等內容。其中第六章“督察成果運用”對督察移交問責、考核獎懲、追償追訴等內容進行了明確。
2019年,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規定》,首次以黨內法規形式規范督察工作。相對之前“規定”而言,此次的條例具有更高層級,也更加具有權威性。作為督察領域的基礎性的、引領性的黨內法規,《條例》將成為生態環保督察重要的制度保障。
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協調局局長 徐必久:從2015年督察方案到2019年督察規定,再到2025年督察條例,10年來督察的制度建設不斷健全,通過督察充分發揮利劍作用,實現了很好的政治效果、經濟效果、環境效果和社會效果。特別是在這次的條例當中,明確要規定實行督察機構制度,開展督察報告的獨立審核,確保經得起歷史和方方面面的檢驗。
《條例》依托督察10年發展取得的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成效,將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進行固化,如:采取例行督察和“回頭看”、專項督察、生態環境警示片等形式,成為推動地方政府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的硬招實招。該條例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10年累計受理轉辦環境信訪舉報34萬多件
《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條例》的出臺為生態環保督察工作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10年來,督察牢牢牽住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這個“牛鼻子”,保持嚴的基調,解決了一大批長期想解決而未能解決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
據了解,2015年底我國首次啟動河北省督察試點以來,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已開展了三輪督察,先后共公開曝光323個典型案例,充分發揮警示震懾作用,共梳理移交744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問題。在督察有力推動下,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破壞、青海木里礦區非法開采、吉林長白山違建高爾夫球場及別墅、云南昆明滇池長腰山違規違建等問題基本解決。
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協調局局長 徐必久:督察的領域在不斷地拓展,內容重點也在不斷地豐富。像盲目上馬“兩高”項目、綠色低碳發展、岸線的保護、挖湖的造景等都作為督察的重點內容,而且這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始終將群眾反映的問題作為重點,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舉報受理、轉辦、核查、督辦、回訪工作機制,10年來累計受理轉辦群眾生態環境信訪舉報件34萬多件,絕大多數已辦結或階段性辦結。(央視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