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綠色能源生產綠色產品,以綠色產業鏈接新興產業,實現以綠制綠、產業協同,發展的結構更優、效能更好
越是資源富集,越要注重提高集約化發展的含新量、含綠量
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伊金霍洛旗,陽光灑向高原的溝壑,上百萬塊光伏板組成的銀藍色汪洋,映射出陣陣漣漪。4.2萬畝土地上,嫩綠的草木點綴其間,讓人難以想象這里曾是滿目瘡痍的采煤沉陷區。
伊金霍洛旗依礦而建,全旗國土面積的87%為礦山,已探明煤炭儲量560億噸,累計外送煤炭超30億噸,每年煤炭產能約2.1億噸。煤炭產業是當地支柱產業,而現有70余萬畝的采煤沉陷區,正以每年3萬畝的速度遞增。采煤沉陷區不能一直“塌陷”,綠色轉型迫在眉睫。
轉型是必答題,如何轉有很多選項。是另起爐灶,還是鞏固優勢?伊金霍洛旗決定“優勢再利用”,發揮煤化工技術儲備充足、風光資源豐富、采煤沉陷區土地空間廣闊的優勢,在轉型發展上積極作為。
既有優勢不能丟,成熟產業要提質增效,必須通過技術賦能,實現產業鏈延伸。烏黑的煤粉怎么處理?在國家能源集團鄂爾多斯煤制油分公司,世界首個百萬噸級煤直接液化制油工業化示范項目成功試產,煤粉經液化后成為石腦油、柴油、汽油等產品。煤炭還能咋轉化?在內蒙古匯能煤化工有限公司,每年550萬噸煤炭轉化為液化天然氣。過去是單一“挖煤賣煤”,如今“煤頭化尾”、煤化工鏈條不斷拓展。以煤為基、技術為要、鏈式布局,“烏金”煉出“真金”。
錨定國家戰略需求,推動產業結構轉型,讓產業創新層出不窮。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是我國能源革命的主攻方向。鄂爾多斯蒙蘇經濟開發區,零碳園區內的光伏板、大型風力發電機,產出綠電;使用綠電的生產線上,機械臂靈活翻轉,將一塊塊電池電芯組裝成型。從光伏組件到儲能電池,從氫燃料電池電堆到新能源重卡,以風能、光伏光熱、氫能、儲能等為一體的產業集群,逐步成長起來。用綠色能源生產綠色產品,以綠色產業鏈接新興產業,實現以綠制綠、產業協同,發展的結構更優、效能更好。
產業向綠轉,落腳點是綠富共興。近年來,伊金霍洛旗通過“土地+光伏”“復墾+農牧業”等方式,開展礦山復墾綠化,生態平衡系統已見雛形。當地已累計建成綠色礦山47座,17座露天煤礦到期復墾率達96.85%,復墾還地率達94.51%。一些采煤沉陷區變光伏區后,光伏板下種苜蓿、蛋白桑等牧草,片區里種蘋果、沙棘、杏樹等經濟果林,既綠了山頭,又增了效益。搬到旗里居住的村民,還可返鄉在光伏區當產業工人。生態修復、礦區重塑、光伏產業,共同促使廢棄礦山變金山銀山,釋放出綜合效益。
轉型發展無止境。越是資源富集,越要注重提高集約化發展的含新量、含綠量。隨著產業發展脫黑向綠,產業布局由“地下”轉為“地上”,區域環境由“沉陷區”變“風景區”,綠色轉型的高質量發展畫卷,正在祖國北疆鋪展開來。
(作者為本報內蒙古分社記者)
《 人民日報 》( 2025年05月15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