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四合,燈光亮起,博物館展廳變為一個個小劇場。移步易景中,看曼妙舞姿、聽胡商吆喝……
河南洛陽博物館舉辦的“一夜探古今”活動中,游客被分成6組,行走在精心設計的線路上,領略十三朝古都一眼千年的繁華。
“五一”假期,洛陽各博物館、紀念館等文博場館累計接待游客69.5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3%。
持續拓展服務空間,文博場館有啥招?
“剖析游客畫像,35歲以下的年輕人占比較大。”洛陽博物館副館長孫海巖說,進一步吸引年輕群體,必須形成顛覆性創意、沉浸式體驗、移動端傳播。
春節假期,洛陽博物館推出夜游新嘗試。講解員換下白天的工裝,穿襦裙、著披風,將文物背后的故事娓娓道來。試運營場場爆滿,給了館方進一步探索的信心。
自身力量有限,洛陽博物館先后接洽7家相關文創企業。“植入劇本,真人演繹,讓文物活起來”,一家企業的方案成功中標。
方案五易其稿,為的是找尋最大公約數。館藏的一個東漢石辟邪,有資料稱其出自帝王墓葬。“未經權威確認,不能為營造噱頭而輕下結論。”在孫海巖看來,要兼顧市場反響與社會效益,“博物館可以有網紅流量,但不能丟掉專業屬性。”
效果好不好,市場說了算。新項目上線短短一周,每場門票都提前售罄。“專屬講解員化身歷史向導,專業演員演繹文物劇情,就像親身見證歷史。”來自北京的游客羅歡歡贊不絕口。
“五一”假期,“一夜探古今”活動新加入音樂和舞蹈元素,并設置了知識闖關等互動環節,進一步提升游客的沉浸感。
在洛陽,“博物館+公司”的運營模式不斷解鎖更多新體驗,激活了文博消費春水。
洛陽古墓博物館推出奇幻游,游客在磚雕壁畫的墓道穿行,了解歷史故事;在隋唐大運河文化博物館,長期閑置的報告廳被打造為話劇舞臺,船夫的號子聲飄出帆形屋頂……
與此同時,一系列激勵和保障措施也在跟進:洛陽市八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進試點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若干措施》,鼓勵博物館采取獨立開發、合作、授權等方式,提供更多優質文創產品供給;首批5家試點博物館通過文創開發項目取得的收入,將全部用于文博事業發展和人員激勵,凈收益最高可拿出30%用于人員激勵。
《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提出,支持旅游景區景點、文博單位拓展服務項目,合理延長經營時間,擴大接待規模。
“以前,博物館是‘兼職做爆款,主責在守攤’。現在,文博工作者的積極性被更好地調動起來。”洛陽市文物局局長趙曉軍表示,“將獨特的館藏資源挖掘轉化,博物館能夠為大家帶來更多驚喜。”
《 人民日報 》( 2025年05月18日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