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8月9日電 (記者歐陽易佳)進行拳擊比賽、玩五子棋、展現非遺技藝……這些提供互動項目的不是人類,而是形態各異的機器人,正在加速融入我們的生活。
近日,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在京開幕。本屆大會以“讓機器人更智慧,讓具身體更智能”為主題,聚焦機器人領域前沿技術風向、產業趨勢、應用實踐、創新成果。參會嘉賓表示,我國在機器人產業發展上具備強大的供應鏈,近年來硬件成本在下降、智能水平在提升。未來,人形機器人從工廠走向萬家是大趨勢,通過技術賦能腳踏實地做好“精細活”最重要。
據介紹,大會期間展出了200余家國內外優秀機器人企業的1500余件展品,其中首發新品100余款。50家人形機器人整機企業帶來了最新展品及行業解決方案,人形機器人整機企業參展數量創同類展會之最。
在展會現場,應用場景、核心技術、關鍵部件成為了展會交流的重點,參會嘉賓對于技術的專業性、產業的發展趨勢更為關注。
據國際會計師事務所畢馬威發布報告顯示,過去五年,中國在人形機器人技術領域申請專利近6000件,成為全球申請量最多的國家。其產業融資規模從2020年的15.8億元升至2024年的72.3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35.6%。
“爆發式增長剛剛開始,指數級的增長還在后邊。”有多位參會展商表示,隨著人形機器人的產業化落地,高精度力控感知技術已從“錦上添花”變為“不可或缺”。它如同機器人的“觸覺神經”,是實現安全人機協作、復雜環境適應、精細靈巧操作的核心前提。
“沒有力傳感器,機器人的精細操作幾乎不可能,物理交互能力是核心。”藍點觸控創始人劉吳月表示:“我們通過創新彈性體設計、高響應嵌入式硬件電路、六維信息解耦算法、同步校準技術,突破了對人形機器人專用六維力傳感器的限制。簡單講,這決定了整機更像‘機器’還是更‘類人’,是‘大老粗’還是能干‘精細活’。”
劉吳月認為,人形機器人零部件的發展機會在中國,中國具備三方面的優勢,包括對高性能產品的巨大消費需求、顯著的供應鏈優勢、良好的創新土壤與迭代環境。“上午發圖紙,晚上拿回零部件”的研發速度,能夠降低試錯成本,是發展高端傳感器的關鍵推動力。
技術創新的價值,最終體現在解決實際問題上。“在養老陪護、教育陪伴、導覽接待等強交互場景中,具備優秀表情交互能力的機器人能提供更溫暖、更個性化、更易于被用戶接受的服務。”無論科技創始人曹榮昀表示,交互體驗是人形機器人成熟度與普及率提升的重要突破口。未來,結合表情神態等信息進行交互的方式將革新傳統人機交互范式,賦能各類強交互場景的機器人產品。
曹榮昀說:“我們在大會期間,為觀眾提供了與表情頭樣機互動的機會。觀眾可以通過面對面對話,親眼見證樣機如何實時理解信息并反饋以驚訝、思考、喜悅、困惑等細膩表情,以及精準的聲唇同步效果,充分體驗下一代人機情感交互的魅力。”
此外,有參會展商表示,“文化+技術”的結合,是中國人工智能機器人應有的生命力。要將中華文化基因融入機器人的交互邏輯,比如性格習慣和文化禮儀,讓技術承載文化認同。
據介紹,大會期間,《2025具身智能機器人發展趨勢》《2025人形機器人十大潛力應用場景》等10余項成果陸續發布,為行業提供“指南針”和“風向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