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衢州9月14日電(見習記者 周禹龍)2015年,浙江省“千人計劃”特聘專家、美國加州大學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博士祝先潮將公司搬到了上海張江(衢州)醫藥孵化基地。他說,在這里他既能得到上海的人才、科技、服務,又能享受到衢州給予的各種福利。“我的公司注冊在衢州,當未來項目成功孵化后,我還會將生產基地落戶衢州。”

祝先潮口中的醫藥孵化基地便是浙江當下的熱頻詞——“山海協作”。自2002年4月,浙江省啟動山海協作工程以來,隨著其縱深推進,衢州以更高的站位、更寬的視野開始意識到,主動對接和融入長江經濟帶,通過跨區域創建創新飛地,打造山海協作升級版,能為衢州帶來華麗蛻變。
“孵化在杭州,產業在衢州;研發在上海,生產在衢州,新科技、新產業通過創新‘飛地’的孵化,為衢州所用。”在衢州市委書記陳新看來,這種創新模式給衢州的未來提供了無限可能。

異地聚才搶占先機
衢州,地處浙西,是一座具有1800多年歷史的江南文化名城,素有“四省通衢、五路總頭”之稱。
作為浙西的一抹綠色,衢州生態環境無疑是傲人的,可是經濟總量較小、產業結構偏重、高端人才匱乏等問題一直困擾著衢州的主政者。

2016年4月19日,在杭州城西科技大走廊這片充滿生機的高端人才、高新技術的創業創新熱土上,投資3.2億元建設的6.7萬平方木的衢州海創園拔地而起,它正式宣告了“衢時代”的來臨。
“目前,我們已招引91個項目,達成入駐意向企業35家,涵蓋生物醫藥、新材料等新產業項目。”杭州衢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姜宏強認為,衢州海創園猶如一個智力、人力與財力的聚集地,匯聚了各方資源,正源源不斷地向衢州“輸血”。
浙江紐頓是衢州海創園內的一家企業,近日公司正在研發的治療癲癇病植入性神經刺激器項目,已獲得天使基金3200萬元,完成A輪融資。

“項目孵化成功后,我會將醫療設備生產線落戶衢州。”浙江紐頓醫療副總裁陳新蕾坦言,衢州的生態、交通等因素深深地吸引著他。“杭衢高鐵將讓杭衢同城化成為現實,衢州將是我第二個家。”
預計未來三年,衢州海創園將為衢州創造稅收3000萬以上,培育國千、省千5人以上,培育主板、創業板、新三板掛牌企業5家以上。

綠色發展擦亮底色
五顏六色的試劑瓶整整齊齊地排列在架子上,研究人員身穿白大褂穿梭于實驗臺之間,精密的儀器不斷地運行著,走廊上充滿著消毒水的味道……一走進上海張江(衢州)醫藥孵化基地,便能體會到科技的力量。
“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迅猛,已經成為國家重點扶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潛力與空間巨大,但是衢州發展生物醫藥產業有著許多先天不足。”基地負責人表示,上海張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國內生物醫藥專業人才的集聚地,為了打開接軌世界生物醫藥領先技術的“大門”,2013年底,衢州主動跨區域對接上海張江,建設了衢州生物醫藥孵化基地。

“上海的研發環境,服務條件在全世界都是數一數二的,在這里我們能得到全世界先進的技術與人才。”浙江柏拉阿圖醫藥科技有限公司CEO席志堅介紹說,他們已經考察過衢州,未來將在衢州建立新藥研發公司。“現在公司有望徹底治愈丙肝的新藥即將達到中試水平,明年年中可以進行人體試驗。”
目前,基地內已有浙江益肽、浙江柏拉阿圖、浙江布曉等11家生物醫藥企業入駐,它們正全力開發抗病毒藥物及抗癌新藥等國際前沿生物醫藥項目,并取得了明顯成效。

筑巢引鳳開創“衢州時代”
“衢州正緊緊圍繞構建創新驅動發展生態體系,堅持眼睛向外、借力創新,補齊人才缺乏、科技創新的短板。”衢州市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社科聯主席楊蘇萍認為,衢州已然探索出了一條借力發展、創新發展的新路子。

在衢州海創園里,致力于城市智慧停車的“優橙科技”潛力無限,憑借科技創新和大數據研發,團隊已與浙江大學智慧交通大數據實驗室達成合作,共同進行智慧交通大數據的分析和處理……
在上海張江生物醫藥孵化園內,與生物醫藥相關的“人體大數據”產業已悄然滲透:目前,國內一大型互聯網公司已與浙江度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簽訂合約,通過人體高敏納米診斷試劑,獲取云健康數據……

隨著眾多新項目的不斷孵化與茁壯成長,衢州正大力整合當地企業資金、廠房、人力資源等因素,引導以直接投資、股權投資、固定資產投資等多種方式,解決“飛地”項目實施財力物力所需,推動項目合作研發和產業化。
“康德藥業、嘉禾管業等公司累計投入達1億元以上,在衢州建設完成20000平方米以上的標準GMP車間,用于項目轉移的研發、生產使用。”相關負責人表示,衢州同時還在優質區塊內預留500畝土地,用來建設高端項目產業化基地。
錢塘江邊,借智借人;黃浦江畔,筑巢引鳳。未來的衢州,將插上科技創新的翅膀,在這風云競逐的舞臺上,開創一個擎領綠色發展的“衢州時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