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突發事件,未雨綢繆,隨時待命;投身愛心公益,甘于奉獻,樂在其中。商洛交投人正是用他們的行動,詮釋了什么是敬業與責任,什么才是熱心與愛心。服務中考,
鏡頭四 塑造企業文化精神,激發干事創業激情
企業文化是推動企業良性發展的有效載體。去冬的一個早晨,寒風凜凜,大雪覆蓋著大地。前一天下午拿到派車單,按照約定時間,周丹榮師傅要在7點20分前到達市行政中心。沒想到,剛走到市區王塬大橋附近,車突然熄火了。有著20年駕齡的他,立即對車輛易出現故障的各個環節進行全面檢查,在一時找不出毛病的情況下,他立即報告了平臺中心。平臺中心的兩位負責人王干良和呂建超迅速決斷,將此單派給了另一位司機,確保了用車單位的按時用車。隨后,兩位平臺負責人趕到老周身邊,不顧天氣寒冷,一個檢查車頭,一個趴在車底,用了半個小時,身上手上沾滿油泥,終于協助周師傅排除了車輛故障。
“公司就像一個大家庭,大家互幫互助,這種氛圍,讓我們格外感受到了集體的溫暖。”老周感慨地說。
一聲親切的問候,一次善意的舉動,彰顯的正是一個企業的文化內涵。
為了提高駕駛人員的技術水平,市交投汽運公司成功舉辦了首屆駕駛員技能比武大賽,讓駕駛員自我鞭策,爭先創優,不斷增強工作本領;建黨95周年之日,面對鮮艷的黨旗,商洛交投人發出了錚錚誓言,重溫對組織的莊嚴承諾,銘記共產黨員的神圣使命和責任;在“陜建十七建杯”籃球比賽中,公司健兒們團結合作,頑強拼搏,賽出了水平,賽出了友誼;9月初,“森弗杯”環秦嶺自行車賽鳴槍開賽,公司在比賽線路沿線投放廣告牌,為賽事提供安全便捷的用車服務,樹立了公司良好的對外形象。
一年來,市交投汽運公司結合企業實際,通過各種行之有效的形式和載體,充分發揮工會組織作用,關懷員工成長,關心員工生活,關愛員工健康,努力提高員工的歸屬感和幸福指數,推動了公司的良性發展。
鏡頭五 面向未來拓寬市場,努力打造交投品牌
今年7月初,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副局長、市車改辦副主任王琰赴榆林市參加了全省機關事務工作現場會。參會期間,她穿插開了公車改革座談會。正是這個座談會給王琰此行留下了深刻印象。“其它地市在公務用車信息化平臺建設方面成效顯著,甚至實現了車輛運行軌跡的全天候監控,此舉方便了車輛管理,為我們商洛今后的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商洛交投人深深地意識到:在困難中爬坡,在探索中成長,關鍵是要增強企業自身內在的發展動力。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開拓市場,提供安全周到的服務。
今年6月30日下午,體育中心服務平臺接到總公司緊急通知,商州區委、區政府7月1日急需支援公務用車23輛。平臺負責人王干良立即與商州區公務用車服務平臺取得聯系,公司各個業務關口負責人嚴格按照公司派車制度,對擬派車輛進行了全面檢查,確保每輛車性能狀況安全良好、內外整潔、油料充足、證件齊全。第二天早晨,全體調度管理人員和駕駛員準時到崗,按預先約定時間,分兩個批次,將23輛公務用車準時派往用車地點,優質高效地保障了商州區有關部門的公務用車。
這一次的成功合作,堅定了公司走市場化道路的決心和信心。此后,公司與商州區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進一步拓寬了服務領域。今年7月27日,公司完成了市環保執法車輛的過戶工作,綜合執法平臺正式運營;公司市場業務拓展部順勢成立,為今后拓展業務,提升經營效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負重中前行,在前行中探索,在探索中創新。一路征塵,一路高歌,一路收獲。商洛交投人的探索創新永遠在路上。據悉,商洛交投公司正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實施網上用車申請、緊急調度、用車審批一體化服務。用戶可以通過手機下載APP的形式,準確了解車輛和駕駛員的基本信息,并實現對車輛運行軌跡的全天候實時監控和跟蹤,方便對車輛和駕駛員的管理。另外,借助“互聯網+”平臺,通過對車輛里程和油耗的統計,可以使駕駛員個人費用和單位運營費用更加透明化,實現費用核算無紙化辦公。